高阳十六年,肃杀之秋。
秋雨如倾,“噼啪”砸在城砖上!清都全城戒严,城垣上站满了陌生的士兵,他们的玄甲映着幽冷的火光,甲片接缝处的铜钉早被砂石磨得发亮,就连护心镜上的饕餮纹也被刀斧劈成半张鬼面。
司阳扶剑立于城门后楼,极目远眺,忽见城堞外翻涌的黑暗里,骤然炸开一道紫电!
“咻——”
破风声撕开雨幕,他猛然回头,见三尺雕翎箭钉入木柱,箭尾犹自震颤。亲卫举着火把凑近,白色绢帛上的“南山”朱印被雨水浸得艳如凝血。
惨白月光挣破云层,照见千骑奔来!
鱼鳞银铠映着雷光,奔腾间翻涌如白浪!忽有赤焰破开银涛,一骑红裳踏水而来!
“吁!”
来者身背长刀,手提长弓。她横鞍立马,反手将硬弓挂回鞍桥。雨水顺着她瓷白的面庞滑落,浸湿的袖口隐约露出腕甲上的鳞纹。
胯/下白马长嘶,她抬眼朝城墙上的司阳看去,竟是一双金瞳流转,灼灼似燃,像神秘而危险的古神祇。
她扬声道:“我为南山王之女,月绯!”
司阳的掌心触到绢面上暗绣的龙睛纹,他不由紧攥绢帛,沉声道:“开城门!”
随着他话音落下,卫士击响金钲。丈许长的门闩足有二百斤重,绞盘转动,铁链摩擦声与戍卫们的号子声交织,两寸厚的门扇才刚呻吟着错开缝隙,战马嘶鸣声便混着雨箭从门缝里顷刻扎进来!
*
大昭天下分为三疆四道。边疆的云中、燕北、河西三军镇据天险而立,拱卫明晖、河朔、海澄、江陵四道。三镇四道各自下辖三州,合计二十一州。
高阳十六年开春,东南海澄道的偃州有流民作乱。短短数月,叛军在接连攻破风涛、云汉、天音三县之后,又剑指恒州。叛乱刚开始时,叛军只有万把人,偃州刺史郑植率州兵八千前去镇压。没想到三战皆败,叛军越打越多,到后来竟然聚集了五万之众。郑植夤夜驰表告急,请求朝廷出兵增援。
高阳帝虽然同意发兵,但大将军李策总摄兵权,竟以粮秣未齐为由按兵不动。今上无法,不得已暗中派遣使者到云中镇,敕南山王月暄带兵北上。月暄奉诏出兵,号称发兵二十万。李策听说这事有点儿慌,急忙点兵两万,亲自率军南下。
两路大军成犄角之势,不到一个月就打垮了叛军。可是叛乱平息后,这两支军队却迟迟没有撤兵。李策屯兵博约郡,月暄驻营临云郡,两军隔江对垒,箭镞相向。这时高阳帝怕李策有不臣之心,密令驻守关外的康王司阳火速回京,接管都城防务。清都闭城七日,城内人心惶惶,城外灶冷烟绝。直到南山王的女儿月绯带着八百精锐骑兵赶来勤王,京城的危局才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