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网 > 废墟里的家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渡轮启航时,林小满紧紧抓着栏杆。苏念晴从背后环住她,感受着少女绷紧的背肌渐渐放松。汽笛长鸣中,1981年的海岸线渐渐模糊。咸湿的海风里,林小满突然转身,将滚烫的脸埋进苏念晴颈窝:"四十年后...我们也这样吗?"

远处,初升的太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像极了她们初见时的那个黎明。

维多利亚港的灯火第一次映入眼帘时,林小满的指甲深深掐进苏念晴的手腕。她们站在渡轮甲板上,咸湿的海风里混杂着柴油味与陌生的香水气息。霓虹灯牌在暮色中渐次亮起,照亮少女惊愕的瞳孔。

"这就是...四十年后的样子?"林小满的声音淹没在汽笛声中。苏念晴望着1981年的港城天际线——没有记忆中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但已是这个年代最璀璨的明珠。

华侨商人陈先生亲自来接,他的奔驰车滑过铺着红毯的酒店旋转门时,林小满死死攥着苏念晴的衣角。门童伸手要接行李,她条件反射地护住装着干粮的布包:"别想偷!"

总统套房的落地窗前,林小满像只受惊的猫,赤脚踩在羊毛地毯上又触电般缩回。她盯着浴室里的镀金水龙头,突然转头问:"这个...能换多少斤桐油?"

晚宴设在旋转餐厅。林小满对着水晶杯里的红酒如临大敌,趁人不备倒进苏念晴杯里:"像血..."她的确良连衣裙领口别着那枚贝壳胸针,在吊灯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

"林小姐。"陈先生举杯,"家母想见见故人之女。"他身后走来位银发老太太,翡翠镯子碰在林小满腕上,冰凉如海水。

"你爹..."老人家的粤语混着潮汕口音,"当年为护我沉了船。"她颤抖的手展开旧照片,年轻的林大川站在渔船上,笑容灿烂如朝阳。林小满的眼泪砸在相纸上,晕开了三十八年的时光。

深夜,苏念晴在套房阳台找到蜷缩的林小满。少女望着对岸灯火,手里捏着父亲平反证明的复印件。"原来..."她嗓子沙哑,"他不是不要我..."

第一缕晨光中,她们溜出酒店。林小满在庙街地摊前瞪大眼睛——塑料电子表像白菜般堆在红蓝编织袋上。她蹲下身,指尖轻触会发光的表盘:"这得多少工分换?"

"靓女,五十蚊啦!"摊主比划着。林小满突然拽过苏念晴,在她耳边热气腾腾地说:"我们进两百只回去卖!"她眼里跳动着熟悉的、发现商机时的火焰。

陈氏渔业公司的考察安排得满满当当。当林小满在冷冻加工厂指出流水线设计缺陷时,工程师的眼镜滑到鼻尖:"小姐读过机械工程?"苏念晴急忙打圆场:"她家三代渔民。"

傍晚的商务会谈,苏念晴流利的英语惊呆众人。林小满在桌下掐她大腿,眼睛却亮晶晶的。会后陈先生私下问:"苏小姐可愿担任我司大陆事务顾问?"没等回答,林小满就拽着她往外跑:"我们去坐天星小轮!"

渡轮上,咸腥的海风掀起林小满的裙摆。她突然凑近苏念晴耳边:"别答应他。"温热的呼吸混着薄荷糖的味道,"我们要自己开公司...像你说的那种...股份制!"

铜锣湾的霓虹灯下,她们挤在人群里看街头艺人表演。林小满突然往苏念晴手里塞了个东西——是枚用红绳穿着的铜钱。"庙里求的,"她耳根通红,"保你...保你平平安安回四十年后..."

返程前夜,陈老太太在浅水湾别墅设宴。钢琴声里,老人家将翡翠镯子套在林小满腕上:"阿川当年说,要带囡囡去南洋..."林小满突然起身鞠躬,撞翻了香槟塔。水晶杯碎裂声中,她红着眼眶喊:"我要回家!"

回到酒店,林小满把脸埋进枕头。苏念晴轻抚她颤抖的背脊,摸到内衣扣下隐藏的伤疤——那是渔网拖拽留下的印记。少女突然翻身,带着咸味的唇贴上苏念晴的嘴角:"教我...教我用抽水马桶..."

离港那天的晨报上,刊登着"大陆女青年指出冷冻流水线设计缺陷"的新闻。林小满把报纸折好塞进行李箱,上面压着陈先生给的合约——"念满海产贸易公司"首笔订单:二十吨紫菜干。

渡轮驶离码头时,林小满站在甲板上,海风吹散她的辫子。苏念晴帮她拢住飞舞的发丝,听见少女轻声说:"原来阿爸没骗我...海那边...真有高楼大厦..."

夕阳西沉,她们在船舷边分食一个菠萝包。林小满突然掏出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港城见闻:"自动门原理"、"超级市场货架摆放"、"电子表批发价"...最后一页画着简陋的心形,里面写着两个名字。

夜深了,月光洒在熟睡的少女脸上。苏念晴轻轻吻她颤动的睫毛,听见梦呓般的呢喃:"不回去了...陪你..."海浪轻拍船身,像温柔的应答。

暑气蒸腾的八月,念满海产贸易公司的招牌在县工商局门口挂了起来。林小满踮着脚用红绸布擦亮铜牌,阳光把"有限责任"四个字照得闪闪发光。苏念晴捧着刚领到的营业执照,纸张上的油墨味混着林小满身上的汗味,莫名让人安心。

"同志,发票章要等下周。"办事员从窗口递出本《个体工商户条例》,林小满接过来倒着拿,被苏念晴笑着转正。少女耳根通红,却梗着脖子:"我...我检查装订线呢!"

回到赵家屯的老屋,林小满从灶台底下挖出个陶罐。褪色的红布里包着皱巴巴的纸币,最大面额是五元。"三百六十八块七毛二,"她指尖沾着唾沫数了三遍,"够买台二手冰柜。"

苏念晴突然从背后环住她,港城买的电子表贴在她脉搏处。"加上这个。"两张港币轻轻放在钱堆上,林小满瞪大眼睛——五百元外汇券,相当于国营厂工人两年工资。

收购站的老张头听说她们要租冷库,烟袋锅在鞋底敲得梆梆响:"两个丫头片子..."话音未落,林小满"啪"地拍下陈氏渔业的订货单。泛黄纸页上鲜红的港商印章,震得老张头烟灰掉在□□上。

立秋那天,她们雇了辆拖拉机去拉冰柜。林小满坐在颠簸的车斗里,草帽下眼睛亮得像星星:"等赚了钱,先给屋顶换瓦片!"苏念晴望着她飞扬的发丝,突然想起现代母亲说过,外婆最大的遗憾是没能让小满阿姊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冰柜通上电的瞬间,全村都停电了。林小满抄起鱼叉就要找电工拼命,被苏念晴拽住后腰带。黑暗中,少女温热的脊背贴在她胸前,心跳快得像暴雨前的海潮。

"用柴油发电机。"苏念晴在她耳边说,气息拂过耳垂上的小绒毛。林小满突然转身,鼻尖蹭过她的脸颊:"你...你是不是要回去了?"

第一车紫菜干出村时,村口榕树下坐满了看热闹的人。赵有才叼着烟卷拦在拖拉机前:"投机倒把要坐牢的!"林小满跳下车,从怀里掏出盖着七个章的许可证:"睁大你的狗眼!这是省里特批的'出口创汇试点'!"

苏念晴永远记得那一刻——林小满站在晨光里,的确良衬衫被风吹得鼓胀如帆。少女扬起下巴的样子,像极了现代博物馆里那尊"改革开放先锋"雕塑。

九月的校园迎新季,苏念晴被教授紧急召回攻关组。她抱着资料穿梭于实验室和图书馆时,林小满正带着渔村妇女分拣海货。傍晚她们在杂货铺后门相遇,一个满身福尔马林味,一个头发里夹着海藻,相视一笑便消解了所有疲惫。

国庆前夕,华侨陈先生突然到访。他西装革履地站在晒满海带的院子里,递来份全英文合同:"苏小姐,M国客户想订你们的贝壳风铃。"林小满蹲在井边洗头,闻言甩了苏念晴满脸水珠:"告诉他,得加钱!"

夜里算账时,林小满突然抽走苏念晴的钢笔。"这个数。"她在账本背面画了串歪扭的符号,"是咱们现在全部家当。"苏念晴看了半天才认出是罗马数字——那是她在港城随口提过的计数法。

寒露那天,苏念晴在实验室晕倒了。校医说是营养不良加过度劳累,开了三瓶葡萄糖。林小满闻讯赶来,背起她就往校外跑。穿过操场时,少女的脊骨硌得她胸口发疼,却听见带着哭腔的狠话:"再不吃午饭...我就...我就..."

小诊所的白炽灯下,林小满一勺勺喂她喝鱼汤。苏念晴忽然发现少女左手腕系着红绳——是她从港城带回来的那枚铜钱。"你戴着呢。"她轻声说。林小满手一抖,汤洒在病号服上:"辟...辟邪的!"

十一月底,她们接到外贸局通知:贝壳工艺品被选送春季广交会。林小满连夜赶回赵家屯,召集全村妇女赶工。煤油灯下,秀荷绣的"海浪追月"杯垫让港商代表连声赞叹。签完合同那晚,林小满喝多了米酒,趴在苏念晴膝头哼跑调的渔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