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芷柔师姐修好了“望海潮”,为了避免旅途再次出现意外,便随同他们一起上路。
有她的灵力作为加持,小船好似乘奔御风,日行千里,不消六天,就到达了纯阳山脉境内。
大齐领土的面积,比宋国多出而二三十倍不止,天高地广,山河也愈发开阔壮丽,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头。
而纯阳山脉,是太华剑派创始人“纯阳上人”坐化之处,更是三次人魔大战中心战场,其中发生过的英雄事迹,出现过的仁人志士更是数不胜数,都为这座神秘的山脉,添上了神秘而又传奇的色彩。
从小熟读四洲历史的太微书院弟子,来此圣境,难免心潮澎湃,起了瞻仰参拜之心。
便感受着山脉的巍峨,穿过仙气飘飘的云雾,乘着“望海潮”往内部驶去。
行了大约一两个时辰便停了,太华主峰自然还有一段距离,但他们所歇脚的,却是山麓位置的一个小镇。
历年参加仙缘大会的弟子,皆汇集于此,成为了他们正式踏入修仙路上的起点。
——故而此镇也被叫做仙缘镇。
王弗、崔选等宋国太微书院的学子,都换上代表他们身份的学服,但一下了船,还是被满街的热闹场景所惊。
这么小的一个镇子,竟然能聚集这么多的人,就算拿七国首都来比,街上也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
由于太华剑派只招收5岁到25岁的新弟子,除了一些摆摊设店的老年人和中年夫妇,能看得出是本地人以外。目光所及无一不是年轻的男男女女,天真浪漫的儿童。
他们有些人也像王弗、崔选穿着学服,但更多的是穿着常服,比如穿着虎皮豹纹的兄妹在逛风车摊,穿着红衣怀抱配剑的少女阔步离开,一身落拓的灰衣少年正坐在墙角闭眼而眠。
全都透露着非凡气息,你根本看不出谁是身怀绝技,谁能到底走到最后?
李良玉想到自己,要和这么多人去竞争一个进入太华剑派的名额,心中不免有些发怵。她真的能做到吗?
站在她身边的王弗等人,也有类似的担忧,只是闭口不言,怕泄了自己的气势。
已经参加过两次仙缘大会的吕思衍,算是最淡定的一个了,他对此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也做好了最后一次参加也落选的准备。
齐芷柔师姐还有要事要办,便和他们告辞,“仙缘镇里有许多客栈,供参会弟子居住,你们可以再次休整几日。临考前一天,门派自然会安排人,将各位举荐弟子带往微雨峰和凌波峰,非举荐弟子则是要留在这里参加山门初试,我们有缘再会。”
众人再向她行拜别礼。
齐芷柔微微颔首,便调出灵剑,御剑飞往太华主峰去了。
这不大不小的动静,引起了街上一些人的注意。他们不清楚刚下船的这一批人是什么身份,竟然由太华剑派师姐护送而来。
除了对他们的身份好奇之外,更多的还是对御剑飞行以及成为太华弟子的热烈向往之情。
王弗、崔选他们便顶着这种探究的目光,结队前行,找到了镇上最大最豪华的仙缘客栈投宿,结果才发现所有房间都已经住满了。
崔选下意识地想用钱解决问题,可惜客栈老板是诚实本分的生意人,并不愿意做这种失信的勾当,又提醒她:
“我知道您是有身份有权势的人,但现在这间客栈里住的,也都是这样的人。有朱雀国的公主,西陵国的王子,傲来国的富商麟儿,还有大齐的皇亲贵胄,我实在谁也得罪不起,请您见谅。”
他们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吃了闭门羹。尤其是王弗,向来只有她用权势压别人的粉,什么时候自己沦为受害者?但这次实在是没有办法,他们的确来晚了。
只好憋着这股闷气,找了次一等的客栈“福源”投宿。
是夜,华灯初上。街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甚至比宋国首都即墨还要热闹些许。
太微书院弟子,在客栈住下之后,深深地感觉到,身份地位差距之悬殊所带来的等级对待,又被同年龄段的优秀孩子所包围,竞争的压力感直线上升。
索性闭门不出,专心看书修炼。
惟有李良玉想四处走走,打听一下山门初试的情况。阿鲲便自告奋勇,陪她这个小妹妹前去。
其实也不用特意去打听。
自客栈二楼走廊,到下楼,到街头巷尾,大家无一不是在讨论,关于过几天仙缘大会的事情。
也有许多拱手行礼,互相介绍自己,姓谁名谁,从哪里来,是第几次参加仙缘大会了。就算无法成功,这也的确是个结识同道道中人,拓展人际关系的好机会。
他们就在这样的交流声中,往前走去。
李良玉想去的是山门,听说对于他们这些非举荐弟子,第一关要过的就是山门初试。
也不知穿越了多少琳琅摊铺,阿鲲大叔护着她挤过了多少人,他们来到了山门下。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来参加仙缘大会,来考察地形的。
远看上去,山门是由青色石块搭成的“冂”字,而后是一条自地面往上延伸的阶梯,不知几百层几千层,这里的灯光也无法将它全部照亮。
并无多少特殊,谁又能想到这样一扇简易的山门和阶梯,能够淘汰六成的人?
山门下面站着一个小老头,平日他就在这里搭台子说书,讲一些关于太华剑派英雄人物的故事。
但每到仙缘大会期间,他也会给新人答疑解惑,顺便再赚取些口水费。
“别看老朽现在一副糟老头子的样子……”说着他摸了摸自己红透的酒糟鼻,惹起围观群众哄堂大笑,“我以前可像你们这样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呢?谁还没有一个年轻的时候呢,只不过我参加了三次仙缘大会,”他拍一拍手随即摊开,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就是运气不好,没有结成仙缘。”
“然后我不死心,还跑到太华剑派里做杂役,又蹉跎了四五十年的光阴,最后只能来到这山门下做一个说书先生。”
他笑着,眉角尽是褶子,却不失温和,拿着把蒲扇轻摇着,悠闲自在。
“真的假的?你这个说说先生还是挺能吹的?”
“谁说我吹了,你问问先前几届来参加仙缘大会的弟子,他们有没有在山脚下见过我这个糟老头子。我经过的历史可久了呢,第二次人魔大战和第三次人魔大战的时候,我这双小眼睛可都瞧着的呢!”
台下有观众起哄,“我们要听太华剑派的的事,或者仙缘大会的事也成!”
老人便一副看不得别人猴急的模样,“急什么急,我看你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看就是考不上。”
在场的观众有人笑,有人气。
“你凭什么说我考不上?你可知我来历如何,实力如何?”
瘫坐在梨花椅上的老人,轻轻一瞥了他一眼,就说出了他的修为等级,“炼气到了四阶,是不错,可和藏而不漏的高手比可就算不上什么了。”他又补了一句,“况且仙缘大会又不只是看你的修行水平?”
原本大声说话的年轻人,被人掀了老底,顿时也没有脾气,窝回人群中去了。
这是一个穿着红衣的小姑娘,极有礼貌地开口询问:“那爷爷,仙缘大会是考察我们的什么呢?”
她长得漂亮可爱,说话又甜美,很难让人忽视掉她的存在。
说书老人拖着悠长的调子道:“仙缘大会顾名思义,就是考察你们和求仙问道有没有缘分。”说着他自嘲地笑了笑,“不过缘分这种东西只有天知道,总不能问天吧?”
他放下了往上指的手。
“所以太华剑派就设置了三门考试,道论,灵测,问剑,去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求仙问道。”
老人详细讲述了这三门考试的要求。
道论,考察人对于天地大道的理解和运用,一半在书上,一半在对尘世的思考上。像是大齐和宋国这种重视书院文化的地方,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在道论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灵测,简而言之就是,测量了解一个人灵力水平的高低。它并不是简单的对修炼等级的判断,在这一关上更加看重的是修行者的天资,比如吸收灵力速度和纯粹。
最后一门问剑,每届都考,每届不同。太华剑派是注重剑修的门派,所以也极为看重弟子的意志,以及由此而发挥出来的剑意。
刚才发问的红衣小姑娘,一脸愁容,“我最喜欢舞刀弄枪,最讨厌舞文弄墨,道论这一关过不去,是不是就完了?”
说书老人又觉得这小女孩太笨了些,吸了吸鼻子,有些嫌弃,“道论不好有什么要紧的,道论最好的都应该在太微书院读书,来什么太华剑派嘛,最重要的是第三门问剑,若是你毫无剑意,还是尽早下山比较好。”
他又详细说明了这三门考试得分的重要性。只要灵气充沛,剑意饱满就机会进主峰,也就是去内门学剑。
剑意微弱,灵气旺盛。就基本只能去十二副峰,也就是外门学炼丹。
精通道论,剑意不外显,或可钻研炼器,研究剑阵。
李良玉看他一直没有提到山门初试,忍不住发问,“请问老前辈,山门初试考察的又是什么?该如何通过呢?”
说出老人的目光,在人群中锁定她。刚才那个红衣女孩面露贵气,锐不可当,灼灼耀眼,令人印象深刻。而现在发问的这个女孩,一身青衣,混在人群中也不显眼,唯有眼中一抹淡然,值得赞许。
他便道:“所谓的山门初试,不过就是一道门槛罢了,排掉看热闹的那一批人,排掉毫无资质的那一批人,排掉意志力不坚的那一批人。
自然,登上越高的台阶,就说明实力更为强劲,心性也更为坚定,这样的人更适合修仙,也更容易发挥出剑意。从普通人跨越阶级成为修道者,这条路注定充满艰险,就看你能不能跨得过去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他看着李良玉,捋着胡须,意味深长。
李良玉点点头,微微行礼,感谢了他的赐教,这都是她从太华书院所学的礼仪,至今也不敢忘。
老人也向她微微点头。正如湛平大师兄所说,你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重,你懂得礼仪,别人就不敢轻视你。
谁还会想到她是一个从渔村出来的小姑娘呢?
“那是不是爬的越高越好?”一个猴子脸的少年追问道。
“可以这么说。”
猴脸少年似乎起了别样的心思,摸着下巴,眼光外瞟,若有所思。
当然他这点心思也瞒不过说书老人,“上一届还是上上届,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有个自作聪明的家伙,在考试前夜跑到了树丛中藏着,只待上门出事,一开始就站在前间的台阶上,遥遥领先他人。”
“他的想法是蛮好的嘛,不过就算他瞒得过悠悠众眼,他一站上去也瞒不过那登仙梯,不是自己的水平,怎么能在那一节台阶站稳,即刻就滚了下来,一直滚到了我现在站的山脚位置……”
他说完这个故事,自己哈哈大笑起来,旁人也当听了个笑话。
应该不会有人这么想不开,在太华剑派面前作假,如果真有,那可真是傻子中的傻子。真以为你看上平平无奇的阶梯,就真的是平平无奇吗?
上面可不知有多少阵法呀,每爬一节皆不容易。
“老人家,请问你知不知道爬到最高的是哪一届的学生?”
“自然是紫宸上人的亲传弟子。”
“瞎说,亲传弟子又怎么会参加山门初试。”
眼见大家议论纷纷,说书老人摆了摆手。
“亲传弟子一开始也不是亲传弟子,紫宸上人未做太华掌门之前,的确有云游收弟子的习惯,但也有例外。登仙梯一共九十九阶,据我所知,紫宸上人的女弟子,排行第七的伏兔剑俞瑶迦,就曾经爬到过最高处。”
众人纷纷感叹不已,心向神往,又鼓动他说些太华剑派亲传弟子的轶事。
李良玉和阿鲲大叔已商量,转身退出了人群。这时她和憨厚忠实阿鲲,虽未达成眼神上无言的默契,但能已经能通过简单的手势,做基本的交流。
两人一出了人群,就邂逅了先前那位提问的红衣少女,她扎着高高的马尾,显得活力十足,性情也十分开朗,主动和李良玉搭话。
“你也是来参加山门初试的吗?”
“嗯。”
“我叫陆施琅,你呢?”她很热情地伸出手。
李良玉和她轻握了一下,告知了她自己的姓名。两人又随意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