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网 > 却顾所来径 > 第3章 渔村篇(3)

第3章 渔村篇(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路上的景物逐渐由熟悉变得陌生,刚开始的时候,弟弟的精神头还是很好的,没走多久就说自己累了,要招娣背他。

“我背后还有铁锅呢。”

“那就不要铁锅了。”弟弟蛮横的说。

“怎么可能呢……”

“我不管,我走不动了。”说着,他就要哭起来。

招娣也无法可想。

好在这时毕竟是逃难,爹娘也没有太惯着弟弟,扯着他的衣服,让他继续往前走。

弟弟只好收了眼泪,在这一落入下风的争执中,逐渐明白搬家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而是一旦选择了开始,就没有回头路,更不可能停下。

赶路的第二天,弟弟实在走不动了,只是嚎嚎大哭,任凭爹娘怎么拽他都无济于事。

作为姐姐的招娣,也拿了行李,自然不能苛求她去背他,她也不过是个孩子。

一路上走累了,东西拿不动了,系着铁锅的绳子把脖颈处勒出了红色的血痕,她也只是默默地走着,并没有说话。

招娣的爹娘只好好声好气地和一户有牛车的人家商量,让年纪尚小的,又走不动弟弟坐在车上,招娣从旁照看,还可以帮忙推一下车。

事成之后,弟弟坐在牛车上高兴极了,耀武扬威地朝姐姐大做鬼脸,像只张牙舞爪的小老虎。

招娣疲惫得抬不起头,只是劝了一句:“你坐好,等下别掉下来了。”

尽管如此,路途还是漫长,艰难,看不到尽头。

勺南在哪呢?

下午的时候进了山,山路更难走了。就在所有人的步伐愈发沉重的时候,猝不及防遇上了一场山雨,阻断了所有人行进的步伐,他们只得狼狈匆忙地找个山洞避雨,明天再赶路。

走不动的小孩子自然是为此欢呼喝彩。

大人却是愁容满面,不住叹息。他们着急赶路,着急需要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还有数不清的困难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

山洞阴暗潮湿,偶有爬虫飞蚁,只有聚集火堆和人群的地方,才稍微显得温暖安适。

招娣娘用锅子煮了一点小米又在稀粥里面加了点野菜,放了点盐,味道并不算太差。

但不知为何,孩子们在喝粥的时候,她转过身去抹眼泪,似乎并没有什么胃口。

这种凄苦哀愁的景象,并非一家独有。

狭窄的洞穴里,挤着百来号人,村里的铁匠贵生和他娘爆发争吵的时候,整个山洞里的人都听得见。

起因是他娘在赶路的过程中扭伤了脚,山中阴寒,又唤起了她身上的风湿痛症。

前段时间新死了老头子,又对故乡恋恋不舍的贵生娘,终于说出那句话:

“我不走了,我不想去勺南,更不想离故乡那么远,就让我死在这吧。你也别拖着我这个老太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脾气臭得像茅坑旁边的石头一样,说话毫不留情。

她孝顺听话的儿子,跪在他的脚边,连磕了几个响头涕泪纵横地请求道:“娘,天地间我就只有你这一个娘,你就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我们两个不相依为命,以后还怎么活呢?”

贵生说得真切感人,她娘也不是无动于衷,只是强撑着哽咽道:“你年纪大了,什么事都该自己做主,别像个离不开娘的小孩子一样。我们各有各的命,你离开了我,能活。我离开了你,也能活。何苦互相耽误!”

“哪有什么耽误,娘走不动路了,我背!娘想回村里了,我陪!就算娘想要留在这座山里,我也要照顾娘一辈子!”

这场母子之间的对话,最终还是看似委曲求全的儿子获胜,叹息着的老母亲摸了摸儿子,不再坚持。

但这一小插曲落尽旁听者耳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就有所犹豫的村民,内心更加摇摆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海边干大干一场!也好过现在受背井离乡的苦!”

远在出发的时候,招娣就注意到,村子里的很多老人不在,他们适应不了长途奔波,也不想成为村里人的负累。

像贵生那样不顾一切,执意要带娘上路,毕竟是例外。

还有就是一些遇难者家属。

总体来说都是些失去生的希望的人。死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部分村民也被愤怒和屈辱的情绪裹挟着。

“那些当官的是想我们死,让我们迁徙宋国和朱雀国的边境,那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谁愿意去啊?”

“路途又遥远,现在还没走两天,就有不少妇人和小孩生病了,再走下去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就不能落脚在一个近一点的地方吗?至少偶尔还能回渔村看看,那可是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的地方啊!”

群情高涨,不满之色在每一个人脸上闪过。最后全部聚焦于村长身上。

“官府派我们到勺南是去开荒的,你们要是不怕官府的责罚,大胆走好了,不过没有官府的文书,哪个村子愿意收留我们这些流民,再说光是针对流民的赋税,我们也负担不起呀。”

村长此话一出,众人皆无言以对,他捶着拐杖,叹息地说了一句,“我们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加紧赶到勺南去,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又有人提出折中的办法,“勺南不像是能活人的地方,要是有亲戚的话,还不如早早投奔亲戚去,求他收留,再熬上几年,脱去流民的身份,在新的地方定居下来,总比去生死难料的勺南要好。”

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事到如今,有财力的,有人脉的,都早早自寻出路了,剩下的人根本无力实行这看似可行的建议。

大家又讨论了许久,见谈不出什么结果,又找不到替代的方法,最后还是散了。

招娣坐在一个靠近洞口的位置,感受着外面世界灌进来的冷风。

她所考虑的是这样寒冷的下雨夜,良玉的身体一定很不舒服。

怎么会有父母抛弃自己女儿呢?

她也没有跟良玉告别,也许良玉还以为自己也抛弃她了,她现在一定很难受,一定躲在被窝里哭吧。

也不知道她吃东西了没有,身体还能不能支撑得住?

想到良玉,可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那个房子里面,咳着嗽,也无人问津。

招娣心里面就涌现出,一股难以平复的自责和愧疚。她怎么能扔下她就走呢?

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朋友。

坏朋友。

弟弟在旁边抱怨脚痛,并且晚上喝粥没有吃饱。招娣娘心疼孩子,但也无法可想,把儿子抱在怀里,靠近火边哄着他睡觉。

看向女儿的时候,却发现她已经睡着了。

听着外面的雨声,瞅着无尽的黑夜,招娣娘又叹起气来。

身旁的招娣爹有些担忧地说,“如果要去勺南,以我们现在的脚程,准备粮食怕是不够。”

“向邻居借一点不行吗?”招娣娘说出这句话后,才觉自己失言。人家怎么会有余粮借给自己呢?大家都是勒紧裤腰过日子。

“我们少吃一点就行了,其他都给孩子吧。”招娣娘说道。

招娣爹沉默了一会儿,用树枝摆弄了一下火堆,“后面去了勺南,这两个孩子我们怕是很难养活……”

招娣娘本来拍着儿子入睡的时候轻轻一顿,脸色也一沉,似乎预料到丈夫要说什么了。

丈夫抬头看她,果然说出了那句让她胆战心惊的话:“要是真到了那一天,两个孩子只能留一个……”

“两个我都要留!”

招娣娘说得斩钉截铁。但那也只是情绪上而已,并非理智的判断。

招娣爹很清楚这件事,掰断了树枝加到了火里:“如果真有那一天,还不如把女娃送给别人家养,她至少能活下来……这是为她好……”

在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时候,看似熟睡的招娣流下了眼泪。

怎么会有父母抛弃孩子呢?

原来是真的。有时候出于无情,有时候出于有情。

但招娣的确在那时想到了别的东西,那就是爹娘还是疼爱弟弟多一些,她毕竟是可有可无的女儿。

就像贵生娘成为了贵生的拖累一样,她是不是也成为了爹娘的拖累吗?

于是,在所有人酣睡的半夜。

泪流满面的招娣,睁开了眼睛,最后看了一眼爹、娘、弟弟。

那是充满怨恨,遗憾,不舍的一眼。

然后毅然决然地跑了出去。

对于一个孩子,未知的山林,黑暗的山林本来应该是恐怖的,像是鬼神一样的存在。

但不知道为什么,招娣的心里没有任何惧怕,就算跑掉了一只鞋,差点跌落山崖,她也不是很有所谓,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

她的死亡对这个世界,对整个天地影响太小了,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不能见良玉一面。

良玉在某个地方等待着死亡。

招娣想去见她一面,就像她每次受了委屈,寻求她的支持和安慰那样。

不过就算是招娣自己也没有发现,在她斩断与爹娘缘分的那一刻,一些无形的变化在她身上发生了。

在雨中的每一次奔跑,使得她的目光和意志更加坚韧。意志增加了一些重量,身体就减轻了一些重量,她越跑越快,越跑越轻的时候,雨水甚至不能沾染她的身体。

似有还无的薄膜开始在她身体表面形成,不过又很快破碎。

这是她初初影响灵气的表现,只不过尚未踏入修行的她,还不了解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