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网 > 疏桐传 > 第8章 旧事重提,风波更甚

第8章 旧事重提,风波更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节:刑部介入,风向突变

第二日,自皇帝一声令下,刑部正式接手调查天机令流言之事,京城顿时风声鹤唳。

那些原本只把天机令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权贵士族、文人雅士,此刻纷纷噤声,唯恐被牵连其中。更有甚者,主动遣人销毁相关诗文,甚至派人到醉仙楼、百川阁等地,将先前的流言扼杀于摇篮之中。

然而,风波既起,岂是几句话便能平息?

——真正的幕后之手,仍未被揪出。

此刻,京中有两方势力最为关注此事。

一方是李家,他们虽未直接涉案,但无疑是流言风暴的中心,稍有不慎,便会成为替罪羔羊;另一方,便是柳家,原本意图利用李家试探天机令的存在,未曾想流言反噬,连皇帝都被惊动,局势超出掌控。

李家对此事早有准备。

太医署诊所内,李远昀已经连续一旬在书院休息时间到此义诊,言辞恳切“家父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李家医道传家,学生虽以科举为主业,作为家中长子却不能堕了家族传承,故利用书院休息日来此诊治病患,也是借机与各位前辈学习。”态度谦虚医术精湛,几位老御医对其赞不绝口:“李氏家学渊源,可为良医未来未必不能出一位良相,李氏医术自成一派,子女均可在同龄人中执牛耳。”这一言论迅速传遍京城,让那些对李家天机传承有所怀疑之人不得不重新思考——

李家,真的只是医者世家吗?

与此同时,李远承继续在长乐楼、百川阁等地活动,添油加醋地散播新的流言——

“柳家既然知晓天机令,为何至今仍未寻得?”

这句话,犹如火上浇油,让柳家在众人的怀疑中更加尴尬。

当晚,柳夫人彻夜未眠。

她亲自派人前往刑部施压,企图影响调查方向,甚至暗中传信给柳贵妃,请她在宫中为柳家周旋。

然而,宫廷之内,风向早已悄然生变。

第二节:宫廷风云,旧事浮现

长乐宫,烛影摇曳。

柳贵妃端坐在紫檀木椅上,手指摩挲着茶盏,眉头微蹙。

她身旁,一名心腹嬷嬷低声禀告:“贵妃娘娘,刑部已正式展开调查,京中流言纷杂,陛下似有追究之意。”

柳贵妃眉心微微蹙起,眸光幽冷。

“陛下是什么意思?”她声音不疾不徐,带着几分压抑的冷意。

嬷嬷低声道:“陛下并未直接针对柳家,但却提及……此事或许与旧年之事有关。”

柳贵妃心头一震,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

旧年之事……难道,陛下是指十二年前的那场变故?

她的脸色微微发白,心跳加快,脑海中浮现出先太子凌承瑾的名字。

那是她最不愿回忆的过往。

当年,柳家因在先帝面前有从龙之功,她在皇帝登基前以侧妃之位入府,进宫后升妃位,表面上甚得皇帝宠爱,实则一直活在先皇后的阴影之下,太子快七岁了她还和后宫其他妃嫔一样一无所出。

直到先皇后因“巫蛊案”被逼自尽,她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实际上但后宫之主,也如愿生下三皇子。即便如此,皇帝却未给她封后,两年内宫中接连出生四位皇子,皇帝始终没有废除先太子,反而将其送往北境历练,甚至在他成年后,有意将他召回京城,培养为真正的继承人。

——那时的柳贵妃,岂能坐以待毙?

她记得,当年父亲柳镇岳曾与她密信往来,言辞隐晦,却透着强烈的暗示:

“太子回京,必成大患。

大凰江山,非一人可掌。

此事,交由柳家处置,吾儿勿多虑。”

之后,太子凌承瑾在回京途中被刺杀,死无全尸。

皇帝震怒,命三司协同查办此案,却因种种阻力,最终不了了之。柳家势力在朝堂之上如日中天,朝中反对声渐弱,皇帝最终没有深究,仅以“意外遭贼匪袭击”定案。

——可如今,旧事被提起,陛下的态度,分明已不似往昔那般淡漠。

柳贵妃心绪翻涌,唇瓣微微泛白。

她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去查,陛下近日都在接触何人。”

嬷嬷躬身退下,片刻后返回,低声道:“娘娘,陛下今日召见……定北侯世子姜砚峰。”

柳贵妃猛地一顿,眼底闪过一抹异色。

定北侯府……那可是当年太子流放北境时,最倚重的势力。

陛下这是,打算重新调查太子遇害之事?

一丝不安在她心头蔓延,她知道——如果这件事真的被翻出来,柳家,甚至她自己,都难以全身而退。

第三节:皇帝的试探,姜家牵扯

乾阳宫,御书房。

定北侯世子姜砚峰静静地站在殿内,目光沉稳,身姿笔挺。

皇帝放下手中奏折,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忽然问道:“姜世子,老侯爷可还康健?北境近来可有异动?”

姜砚峰微微一拱手,沉声道:“谢陛下挂念,祖父回京后身体逐渐恢复,已能进食一碗米饭了,三弟带了父亲手信,北境一切安稳。”

皇帝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忽然语气淡淡地问:“……北境旧事,你可还记得?”

姜砚峰的呼吸一滞。

他知道,皇帝口中的“旧事”,指的便是十二年前,先太子凌承瑾驻守北境之事。

姜砚峰沉吟片刻,缓缓道:“臣幼时曾听祖父提及,先太子驻北境八载,治军严谨,深得军心。然天命不佑,未及归京,便不幸遇害。”

皇帝眸光微深,目光在姜砚峰脸上停留片刻,忽然道:“太子当年,可曾留有遗言给定北侯府?”

姜砚峰心头微震,掌心微微收紧,仍然维持着面上平静,缓缓道:“回陛下,太子殿下在回程途中遇害仓促,并未留下遗言。”

皇帝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声音低沉:“……是吗?”

姜砚峰垂眸,不再多言。

殿内气氛凝滞,皇帝的目光幽深如海,仿佛在透过姜砚峰,看向更遥远的过去。

他不动声色地合上奏折,轻声道:“退下吧。”

姜砚峰缓缓退下,走出殿门时,掌心已渗出冷汗。

皇帝……是在试探他。

试探姜家,是否已经知晓,十二年前那场风波的真正内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