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少年成名,是冠盖满京华的少年郎,文采飞扬是他,风流放旷也是他,很多深闺少女都倾慕他,她也是。
贾家和林家是一个圈子,素有往来,即使因为男女大防,她没见过他,却也常听家人提起,更何况他还是闺阁聚会的热门话题。
只是,林海少年风流,无意仕途,并不是大多数父母的择偶人选,林海并不想成亲。
直到回江南参加秋闱,回京遇上贾敏。
春风得意马蹄疾,从江南回来,林海打马回府,想要亲口告诉父母喜讯。
或许是命运。
风吹开贾敏马车的帘子,贾敏望向窗外,林海打马而过,二人对视,心跳怦然。
回家后,她常常神思不属,被她大嫂察觉,说让她去告诉,爹爹疼她,说不定会答应她。
她想为勇敢一次,哪怕成亲后不过相夫教子、孝顺公婆,从一个宅子到另一个宅子,终究嫁给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是不一样的,哪怕结果不好。
幸运地是,她爹娘告诉答应了,还为他们安排了想看宴会。
后来,春日宴饮,再遇佳人,原是两厢情愿。
一见倾心,顺利成婚,大小登科同时降临,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只是少年林海并没有有多少仕途上的野心,只想与友人诗文相和,只想携妻子徜徉于山水间。
后来,她们定亲、成亲,更惊喜地是,婚后他带她游历各地,江南塞北他们都去过,他们看过很多风景,也见过很多人,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公婆慈爱,良人执手,亲人健康平安,除了多年没有孩子,他们没有任何遗憾。
婚后,父母尚在,慈爱开明;妻子在侧,如花美眷,性情相投,林海不可谓不幸福,甚至让人沉沦。
哪怕没有孩子,他和公婆也没有急过,说都是缘分,林家孩子都来的晚,他们身体没有问题,养好身体迟早回来。
可是,林海虽性情疏狂,但也知道他才名虽盛,在学问一途与前辈相差甚远,参加春闱虽能中,但名次不会高,而闭门读书无异于坐井观天,便决定先不参加春闱,去游学。
婚后不久,和贾敏商量过,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林海贾敏夫妻便拜别亲长好友,与一二仆婢踏上游学之路。
此后数年,二人虽不时回京看望父母亲朋,却从未停下脚步,遍访名山古刹和书院、拜访各地名士大儒、与各地学友论文谈诗说玄、结交几位知己好友,留下诸多诗文和逸事。
二十五岁,林海参加春闱,中探花,又三年,贾敏怀孕,得女。
林父林母好不容易盼到孙辈,自然十分欣喜。
可惜,厄运突至。
林父动乱中被逼自尽。
贾父救驾而亡。
朝廷自有褒奖,死后哀荣。
只是,什么都无法替代他们失去的亲人。
丧礼过后,林母林海贾敏扶棺回姑苏安葬守孝,林父安葬入祖坟后,林母终于撑不住了,哀毁过度,缠绵病榻。
父亲、岳父一同逝世,母亲重病,妻子身体尚未恢复,女儿病弱,林海分身乏术,甚至难以专心的怀念父亲。
林海深受父母宠爱,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父母,父亲就已离开,而母亲也没有多少时日,对他们夫妇甚为慈爱的岳父也一同离去,他的悲伤难以排解。
贾敏一直是幸运的,她是父母的幼女,有两个兄长,自幼父母宠爱,兄长纵容,才华横溢,闺阁女子有的她都有了,及笄那年,看,惊鸿一瞥间对探花郎一见倾心,一见如故,她知道,他是对的那个人;她是幸运的,他也对她一见倾心,他们顺利成婚。
婚后,他们谈文论诗,说过去、说未来、说现在,凤协鸾和、谈文论诗,又棋逢对手。
后来,他要去游学,带着她,他们可以一起走遍山河,看诗书里、现实外的世界和生活,与同道切磋学问,观景、观事、观世。
贾敏看惯京中女眷相夫教子的日子,从来知道女子境遇艰难,即使父母宠爱,她也知道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嫁给林海,只是因为喜欢他。毕竟,她总要嫁人,即使同一种生活,和喜欢的一起过,和不喜欢的人一起过,是不一样的。
可是,林海是不一样的,在大多数女子困于宅院和闺阁时,在大多数女子帮丈夫打理后宅、孝顺父母时,他愿意带她去游学,愿意和她一起走的更远,而不是他在前面走,她只能留在原地等他回来。
从喜欢到深爱,从深爱到死生不弃,这一路,他们走了十年。
贾敏自嫁入林家,公婆慈爱,丈夫相得,只一点不好,他们一直没有孩子。
林家子嗣稀少,林海更是独子,他们也看了不少名医,都说他们身体都好。
林父林母也不是不着急,只是都安慰她,说都是缘分,他们还年轻,林海也是他们三十出头才有的孩子。
如果贾敏嫁给别的人,她可能会像她认识的那些姑娘一样,困于宅院,为一个男人打理后宅、抚育子女、甚至勾心斗角;可那样,贾敏不会把那个男人放在心上,更不会深爱那个男人,没有孩子,她依旧是主母,可以从容教养庶子女。
毕竟,她成长于贾府最鼎盛的时候,是荣宁二府(贾氏)第三代唯一的嫡女,是荣国公嫡女,以她父亲的权势,以她的才华和能力,即使嫁入皇室,没有孩子,也不会动摇她的地位,她根本不必患得患失。
可是林海不一样,贾敏爱他,她想要有一个他们的孩子,无论男女。无关传宗接代,她爱他,自然想要拥有他们的孩子。
果不其然,林海三十岁,贾敏二十六岁那年,他们在回京途中迎来了他们的孩子。
得知喜讯,林贾两家亲朋都为他们欢喜。
不过两月,父亲救驾而死,公公意外身亡,婆婆重病,他们都瞒着她,可她还是知道了,惊惧晕厥。
贾敏失去了最疼爱她的父亲,她的丈夫也失去父亲,他们都没有了父亲,初闻噩耗,惊惧晕厥,动了胎气,为了孩子,她连放肆难过都不行,她甚至不能陪着母亲、婆婆,也不能为他分担。
后来,办完丧事,母亲、婆婆接连病倒,她依旧无力照顾他们。
好在,母亲有哥哥嫂子们照顾,婆婆也为了儿子、未出世的孙子孙女努力活着。
后来,婆婆的病有了起色,便扶灵回南。
他们过了第一个没有林父的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成堆,思亲情千百倍。
次年,二月十二,花朝节,百花盛开。
他们的女儿降生,眉目如黛,乳名便叫“黛玉”。
林母到底看到了孙女,心情好转,又多撑半年。
不到一年,接连失去父母,虽然已经有了准备,可到底难以接受。办完丧事后,林海终于撑不下去了。
这时,换成了贾敏支撑他。
虽然她也难过,但没法相替。
守孝的日子一日日流过,悲伤渐渐也敛在心里,似乎已经过去了,却愈发深刻。
好在孩子渐渐大了,新生命的成长虽然无法减淡悲伤,却到底为生活添了几缕生机。
时间一日日过去,逝者已矣,生者的日子还在继续。
养儿方知父母恩。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林海和贾敏也慢慢走出了悲伤,但他们会永远思念父母。
三年时光一晃而逝,他们开始从子女变成父母。
在失去父母的庇护后,在江南烟雨的浸润下,林海身上外露的锋芒内敛,做了高古含蓄的世家家主,做了宽容旷达的父亲;贾敏也开始学着做一个世俗意义上的世家主母,做了温柔慈爱的母亲。
他们的女儿慢慢长大,她身上与生俱来的忧郁、聪慧和敏锐,时常让他们心惊,他们似乎预见了她以后的艰难。
他们是父母,可以为她遮风挡雨,可他们陪不了她一辈子,那以后呢?
贾敏遇到了林海,那黛玉呢?
出孝后,林海打算出仕,一家三口回京,访亲拜友,自然开心。可想起曾经一家四口的日子,悲伤又似乎从未远去。
林海入京后,重新参加会试,以新科探花的身份进入翰林院,后调入兰台寺大夫,贾敏自然做他的贤内助和幕僚,闲暇时,他们一起教育女儿,带她认识世界,他们给了她足够多的爱,是她未来独自闯荡世界的底气。
林海在翰林院期间,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
在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林海升任兰台寺大夫,一年后,调任维扬巡盐御史,他们又一次拜别故友,一家回到了江南。
谁知,此去已是永别。
盐是百姓生活的必用品,属暴力行业。
即使,朝廷监管严密,但走私者依旧层出不群。
盐政想来棘手,而最棘手的盐政确实江淮盐政。
林海和贾敏从到维扬便严防死守,可他们到底风光霁月,还是低估了人心险恶,最后失去了儿子,后来贾敏也中了着。
林海接连失去儿子,妻子,他恨不得随他们去了,可他还有女儿,他还没有为他们报仇,妻子要他好好活着,活到子孙满堂。
林海想过把女儿送的远远地,送去京城,有林家几代积累傍身,她总能好好活着;可后来还是不舍得,不舍得女儿小小年龄独自面对人间险恶,所幸,他还能护着她。
可他能护她多久呢?
是六年。
林海报了仇,肃清了盐政,为女儿留下庇佑。
最后,他还是去找她了。
只留下独女一人在世间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