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街道上热闹非凡,有不少百姓正步履匆匆地走着,他们的脸上带着生活的忙碌与充实。
有的百姓手里提着刚从集市买来的新鲜蔬菜,有的则背着工具准备去做工。
不过,当这些百姓见到林苏叶时,都会稍稍放缓脚步,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纷纷与她打招呼:“苏叶小姐早上好。”
那声音中满是亲切与尊敬。
林苏叶也总是温和地回应着:“大叔/婶子,早上好。”
回应完百姓的问候后,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徐向松,开始介绍起来:“城西和城北这边可是城中百姓主要的居住区还有教学区,别看这里是居住区,为了方便百姓们采买东西,对街也开了不少铺子,这样大伙出门就能买到油盐酱醋、米菜肉等日常品,不用大老远地跑到别的地方去买东西了。”
此时,街道两旁的铺子都已经敞开了门开始营业。
徐向松顺着街道望去,光是粗略一看,就觉得那铺子里被打理得十分规整,每一个货架上的商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各类货物分类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那些摆在柜台上的小物件,也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光,由此也能看出店铺掌柜是个勤快之人,他们是在用心经营着自己的铺子。
走着走着,林苏叶看到路边有个小男孩正慢吞吞地走着,眼睛时不时地瞟向路边的小玩意儿。
林苏叶轻轻笑了笑,然后蹲下身,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小男孩的脑袋,调侃地说道:“再不快点就要迟到咯!”
小男孩一听,像是被突然惊醒了一般,眼睛瞬间瞪大,意识到时间紧迫。
他立马拔腿就往前跑,小短腿迈得飞快,一边跑还一边回头朝林苏叶挥了挥手,稚嫩的声音喊道:“苏叶姐姐再见!”
那模样可爱极了。
林苏叶直起身,笑着道:“他们是学堂的学生,如今已经会些基础知识了。”
徐向松问:“你们这学堂主要学什么?”
林苏叶微笑着解释:“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我们还教算术、天文地理,甚至还有农学和手工技艺。”
徐向松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道:“这些可都是些实用之学啊!以往那些私塾,整天就知道之乎者也,学了半天,到了平日里啥都干不了,你们教的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能让人安身立命的本事。”
林苏叶轻轻点头,认真地说道:“自然要教实用的东西,我们发现孩子们就像不同的种子,有着各自的特点,学到后面就会发现每个孩子擅长点不同,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学算术就特别快;有的孩子心灵手巧,手工技艺一学就会,这时还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再指导教学,就像给不同的种子施不同的肥料,这样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另外,我们一直在招揽能人异士留在城内。”林苏叶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朝着路过的一辆自行车指去,接着说道:“你看这自行车,刚生产出来之时也不被百姓接受,大家都觉得它稀奇古怪的,样子跟以前见过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还担心骑着它会有危险,可后来,让百姓们自己上手骑了骑,他们很快就体会到它的便捷灵活的好处了,不管是出门买菜,还是走亲访友,骑着自行车可比走路快多了,而且还不怎么费力气。”
她指着另一个男孩脚下的滑板,笑道:“这滑板也是一样。”
徐向松目不转睛盯着新奇的两样东西,他的眼神中满是惊讶与好奇,就像一个从未见过世面的孩童,嘴唇微微张开,嘴里不断重复道:“妙哉妙哉。”
两人逛到城南,她介绍道:“城南城东是城中的商业区,主要发展穿衣制作、饮食文化和作坊加工。”
说着说着,林苏叶眼睛一亮,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座酒楼说道:“世伯,您早上应该没怎么吃早食吧?您看,前面那家酒楼就有卖早点的。咱们先去填填肚子,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逛呢。”
徐向松听了,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他的确是有些饿了,于是点了点头,跟着林苏叶朝着酒楼走去,刚一进酒楼内他脚步一顿。
这酒楼的装潢,竟然并不比江南那些著名的酒楼差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好上几分!
此时,酒楼的大堂里坐满了不少百姓,他们有的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早点,一边谈笑风生;有的则独自一人,静静地享受着美食。
徐向松跟着林苏叶上到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他看着楼下那些大快朵颐的普通百姓,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有些不解。
他轻轻捋了捋胡须,疑惑地问道:“如今百姓们都舍得花银子到酒楼吃早食了吗?要知道,在他们江南,能来酒楼吃饭的,大多都是些有钱人家或者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可舍不得花这个钱啊。”
林苏叶从伙计手上接过菜谱,浅笑道:“徐世伯不如先看一看菜品?”
徐向松接过菜谱翻开,惊讶:“价格如此实惠?”
一笼包子也才五文钱?
他们江南一带最少可是十文。
而且不光价格亲民,菜品也丰富多样,既有常见的包子、馒头、米粥,也有一些特色小吃,什么油条豆浆、清汤面、玉米鸡蛋红薯之类的。
徐向松感叹:“怪不得有这么多生意。”
省事、选择多、花钱少,谁不乐意来呢?
伙计端上了他们点的早点,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香甜的米粥,还有几样精致的小菜,徐向松尝了一口小笼包,赞道:“这味道,丝毫不比江南大酒楼差!”
他能连吃几笼!
林苏叶轻轻抿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婉又自信的微笑,声音轻柔却清晰地说道:“我们这家酒楼后厨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后厨的厨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参加专门的厨艺培训课程,在那里,她们会学到新的菜品做法和烹饪技巧,而且,我们所用的食材都是直接与周边的农户采购的,这样一来,端上客人餐桌的每一道菜,都是带着田间地头的新鲜气息,口感自然也是绝佳的。”
徐向松听到“厨娘”二字时,不禁轻轻挑了挑眉,眼中满是惊讶之色,重复道:“厨娘?居然是女的?”
在他过往的认知里,自己行走于各个城市,在外面所碰到的酒楼大厨清一色都是男子。
在那些酒楼里,女子大多只是在后厨的角落里,默默地洗洗菜、刷刷锅碗,做些打下手的粗活,根本没有机会站在灶台前掌勺做菜。
林苏叶神色十分自然,眼神坚定且明亮,她双手交叠放在身前,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在我们这酒楼里,厨子是不分男女的,厨艺这门手艺,可不会因为性别而有高低之分,在我们这儿,谁的手艺好,谁就有资格主厨,我们看的是真本事,而不是性别。”
她微微偏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回忆,接着说道:“我也招了不少男子来后厨帮忙,他们大多擅长做面活,像拉面、擀面皮这些,都做得十分出色,不过在炒菜方面,火候和调料的把握还需要多练练,还得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行。”
饭饱喝足后,两人继续在城中闲逛,一直到午时才回到林府。
此时林儒也睡醒了,他揉着有些酸痛的肩膀道:“怎么样?”
徐向松一脸满意,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他拍了拍林儒的肩膀,说道:“老林啊,咱们日后可能要长期打交道了,我可是充满了期待啊!”
一旁的林苏叶轻笑着,她解释道:“徐世伯想着将青松县与他管辖的江南一带联系起来,实现互通互利,达到共赢的局面,咱们青松县有独特的物产和资源,而江南地区商业繁荣、交通便利,要是两者结合起来,那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林儒听后,不由得朗笑起来,那笑声爽朗而豪迈:“如此自然是极好的!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咱们青松县一直盼着能有这样的发展契机,要是能和江南互通有无,咱们县的百姓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徐向松看着林儒,突然指着他调侃起来:“老林啊,年前你在朝堂上可太过谦逊了,当时各位同僚都觉得你青松县穷酸不堪,就连圣上都不忍心质问你,你看看,现在青松县发展得这么好,我看你事后怎么向大家交代啊。”
林儒的笑容顿时滞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他便强撑着,故作轻松地说道:“这有啥交代不交代的,比起京城和你们江南那些繁华的地方,我青松县的确穷苦。不过咱们县的百姓们都有奇思妙想,大家齐心协力才慢慢有了现在的改变。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能有啥好说的!”
徐向松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却满是理解与欣赏:“行了,我还不知道你。你就是太低调了,不过我知道你心里对青松县的发展肯定有自己的规划,这次咱们合作,我相信青松县肯定能更上一层楼。”说罢,他拱了拱手,脸上带着几分急切又满是期待的神情,真诚地说道:“此次青松县之行,于我而言那真是受益匪浅,我需要立马回江南,紧锣密鼓地安排合作事宜,就不多留了。”
林儒皱眉,关切到:“这么着急?怎不多留几日?”
徐向松缓缓摸着胡须,目光中满是感慨与决心,语重心长地说道:“今日在这青松县走了一遭,对比之下才惊觉,我那江南之地的百姓的确贫富差距太大,富者高楼林立、酒池肉林,贫者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若能赶紧像你们城内一样,让百姓都过上富足安稳的日子,那我也不枉为官一世,能在这为官之路上留下些实实在在的功绩。”
林苏叶一脸认真,眼神坚定而明亮,她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咱们两城共同携手,一定可以,江南与青松县各有优势,只要我们取长补短、相互扶持,必能开创出一片繁荣的新局面,等世伯下次来,水泥路应当已经全部铺好,到时候我带世伯去各村走一走,您会看到那焕然一新的景象。”
徐向松爽朗地大笑起来,毫不犹豫地爽快应道:“好!我就等着下次再来,看看这青松县的新模样,也盼着咱们两城合作能早日结出丰硕的果实。”
送徐向松走后,城内也飘起了小雪,林儒与林苏叶并排站在街旁,雪花缓缓落在他们的肩头、发梢。
他们静静地看着城内景象,林儒看着眼前这熟悉又陌生的县城,心中满是感慨,他轻轻拍了拍林苏叶的肩膀,说道:“叶儿,这一年你辛苦了。”
他没想到他不过出去一年多时间,城中居然改头换面,曾经狭窄泥泞的街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曾经破旧不堪的房屋变成了整齐漂亮的新建筑,曾经满脸愁容的百姓如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林苏叶的努力和付出。
林苏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眼中闪烁着欣慰与自豪的光芒,轻声说道:“爹,我终于做到了。”
林儒伸出宽厚而温暖的大手,轻轻揉了揉女儿那如瀑布般柔顺的头发,他的眼神渐渐变得悠远而深邃,思绪不自觉地回想起女儿八岁那个冬日。
那一天,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割着人的脸,整个青松县都被一层厚厚的寒意笼罩着。
林儒带着女儿来到了城门处施粥,城门外早已聚集了一大群衣衫褴褛的百姓。
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疲惫和对生活的无奈,在那冰冷的城墙角落,百姓们穿着破破烂烂的麻衣,紧紧地蜷缩在一起,仿佛这样就能抵御一些刺骨的寒冷。
林苏叶站在林儒身旁,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又怜悯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只见百姓们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一碗毫无味道的白粥,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他们有的嘴唇干裂,却舍不得大口喝下去,只是轻轻抿一小口,那满足的神情仿佛这口粥能驱散所有的寒冷;有的则是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大口,滚烫的粥顺着喉咙流下,让他们忍不住打个哆嗦,但脸上却满是珍惜。
林苏叶看着这一幕,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一脸坚定地抬起头,对林儒说道:“爹,青松县有一日一定能让百姓不愁吃不愁穿,有遮风避雨之地,脸上不再是一脸愁苦和对未来的麻木。”
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在这寒冷的空气中回荡,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林儒当时看着女儿那稚嫩却又充满决心的脸庞,心中既欣慰又感慨。
欣慰的是女儿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心怀天下苍生的胸怀,感慨的是这看似简单的愿望,在这乱世之中,想要实现又谈何容易。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几年过去了。
如今的青松县早已焕然一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百姓们穿着整洁的衣裳,脸上洋溢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