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传闻中的穆公子 > 第21章 传闻中的拍卖会

第21章 传闻中的拍卖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元初三十二年,也就是三年前。此时,穆钱穿越到大周方才有一年,他与叶冰兰再遇也不过只有半年而已。

但现在的他,已经是京华城小有名气的商人了。

土豆坊小摊开遍京华城,成了近半年内,京中百姓最乐叨的食物之一。同时开着的还有杂货铺、衣铺、米铺等等。有了一定财力的穆钱开始起了贩盐的念头。

贩盐与其他生意不同,需要从朝廷购买盐票,才能有去盐场取盐的资格,也就是俗称的“盐引”。

朝廷每年能卖给商人的盐引也就那么多,买盐引的商人多了,掌管盐引出售的官员自然也生出了赚钱的心思,搞起了盐引的拍卖会,这在当时被称作“买扑”。

京华城的盐引穆钱自然是买不到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辗转了许多地方,才终于在蜀郡买到了十万石的盐引。可就这么六百吨盐,硬是花了穆钱八十万两银子。

而当时的猪肉也都才五十文一斤,白米也才七八文,这折合下来一斤要六十七文的盐说是天价也不为过。

不过好歹是买到了,价格贵一些也无妨。穆钱早就已经计划好,等以后产业大了,他打算直接打关系买一个盐场提炼精盐,再低价出卖,其他盐场的粗盐要想卖得出去,就必定需要压价,这盐的价格也就能下来了。

可偏偏事与愿违,在穆钱盐铺开张后三月不到,在蜀郡忽然爆发了一场疫病。虽然疫病很快得到了控制,但被疫病折磨的百姓中间,却忽然传出了一个“糖盐水包治百病”的谣言。

由于提炼技术落后,当时的纯糖十分稀少,是普通百姓拿钱也买不到的金贵东西,但盐就不一样了,即便贵些,但总能掏得起钱。

于是,昏头的百姓们开始了抢盐狂潮,全国各处的盐铺在短短数日被一扫而空,就连地方的盐场也未能幸免,官府加派了好多次人手才勉强维持住了盐场的秩序。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朝廷终于有了动作,向每个地方的盐贩原价增发了几百石到几万石的盐引,迫切想要解决国内的盐荒动乱。

而在蜀郡的一个小镇,有一个著名的井盐场,靠近蜀郡一带的南方地区,吃的都是这个盐场里产出的盐。这个小镇也因此得名“盐都”。

盐荒开始后,朝廷多次从盐都的井盐场往南方各地调拨盐,通过当地的盐商和运商将盐运送出去。穆钱作为蜀郡的盐商,理所应当成为了中转站之一。

他知道在古代“发国难财”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事情,所以必定会有人趁着盐荒大捞一笔,但凭他当日的能力和地位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他唯一能做的,只能保证从自己手中经过盐数量分毫不差。

然而就在最后五万石盐送走之后,穆钱才后知后觉发现了问题。

盐都虽是大周朝最大的井盐产地,但年产量最多也就一百万石左右,可如今却送出了一百五十万的量,这多出的五十万石又是从哪儿来的?

穆钱反复回忆自己检查盐袋时的场景。因为害怕有人屯盐或者克扣数量,穆钱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核查盐的重量上,却忽视了另外一个细节。

他忘记检查盐的品质,这多出的五十万石粗盐,很有可能是未经提纯的假盐,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工业盐。

可如今这些假盐已经分批次运往各地,少的几十石,多的几万石,又岂是他一个普通百姓能召得回来的?

但若放任不管,要不了多久,吃了假盐的百姓就会出现大批量的中毒,甚至有可能产生新的疫病恐慌。

穆钱不是没尝试过和其他盐贩商量让他们把有问题的盐送回来,可眼下全国都在闹盐荒,哪儿有盐都在抢,又有哪个商人愿意把这么贵重的东西拱手相让?

穆钱也想过要报官,可报官之后呢?朝廷大张旗鼓将盐召回,盐商会不满,百姓更会不满。

谁知道那盐是不是真的不能吃?是不是你朝廷不想给了所以才随便编了个借口敷衍我们?不明真相的百姓总会有这样的质疑。

走投无路之下,穆钱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他打算用自己的钱,将所有送出的假盐全部买回来。

然而,当时的盐已经从平日的八两一石涨到了二十五两,折合下来就是两百文一斤,要收回全部的五十万石假盐,一共需要四百万两。

这对当时的穆钱来说,绝不是小数目,而且实际购买起来,单价会比二十五两多得多,最后会花一千万两才能买回来也不一定。

为了攒足银两,穆钱甚至卖掉了一些京华城的店铺,才堪堪凑齐了五百万两。

他带着银两,顺着假盐运送的途径,一个城一个镇亲自去回收这些假盐。遇到只认钱的无良商人还好说,多花钱就能买得到。但遇到磕死理的店家,知道盐荒大家都在缺盐,愣是不愿意将盐只卖给他一个人,花多少钱费多少口舌都不好使。

无奈之下,穆钱只能从别处买来粗盐,提炼之后,以精盐同对方做交换。美其名曰“推广”,实则在做无本买卖。

就这样花了大半月,穆钱前前后后收回了有三十多万石的假盐,五百万两银子也仅剩了一百万两。

可偏偏在这种时候,还有人出来添乱。

穆钱昨日同掌柜的谈好的生意,第二天过来取盐就被对方告知有人出了双倍价格已经买走了,穆钱连对方的姓名、身份,甚至连买的盐送去了何处,都一概不知。

即便是脾气温和的穆公子,在遇到这样的事后,也忍不住想要问候对方全家。

而在接下来的假盐回收中,穆钱碰到对方的次数越来越多,对方开的价也越来越离谱。穆钱在生气的同时,更是对对方的身份百思不得其解。

但眼下回收假盐才是要是,穆钱顾不得去打探太多,继续在各处奔波。

很快,穆钱又收到消息。这一次的事发地,在蜀郡盐都。

盐都的盐场因为意外发生了坍塌短时间内无法再出盐,此前准备调往外地的三万石盐被扣押在了荣州,但因荣州的知州背靠朝廷某位不可言说的大人,竟然没有按规定将盐分给州内盐商,反而轰轰烈烈搞起了买扑大会。

穆钱第一次遇到晋源,就是在买扑大会之上。

*

“公子,这是您的号牌,请您拿好。您的位置在二楼,进去之后您只要把牌子给下人看,会有人将公子带过去的。”

“行了,知道了,别挡路,我家公子要进去了。”穆钱还未说话,他身边的下人就已经伸手将位置牌接了过去。

这次的荣州买扑会,穆钱自然不可能以真实身份参加,便伪造了一个叫“孙黎”的商人身份,做了一些简单的易容变装混进了会场。

他身旁跟的是他临时雇来的下人,叫做李兴。兴许是伺候富人伺候惯了,李兴言行举止极其跋扈,非常有狐假虎威那股子劲儿。

落座之后,李兴便笑盈盈靠了过来,一会儿捶背一会儿捏腿,很是殷勤,偶尔还会同穆钱说话,穆钱却只点头或者摇头回应。

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他以穆钱的米商身份在蜀郡活跃过一阵子,这次买扑会在来了不少蜀地富商,他担心会场有人会听出他的声音,因而故意装哑。

拍卖会很快开始了。起初都是些常见的玉器或者刀剑等等,穆钱偶尔也叫了几次,但他只是不想让身旁的李兴看出自己参加买扑会的目的,并不是诚心要买,所以抬了抬价之后,便不再死磕。

不过二楼同一侧另外一个包间里面却有客人不停叫价,从五只脚指头的鸡仔到有错别字的字画,买的全都是些稀罕却没什么用处的玩意儿。穆钱不由得叹气,心里估摸着应当是哪位权贵的败家公子玩新鲜,倒也没太在意。

等到拍卖会进行到一半时,终于摆上来的一个精致的木盒,木盒里面只放着一张红白相见的纸。

按照介绍,这便是那三万石盐中的一万,只不过为了方便,已经被折成了盐引,初始叫价:五十万两。是当时市场价的两倍。

穆钱毫不犹豫聚齐手中的号牌。

会场规定如果没有喊价,就视为自动加价原价的百分之十,也就是举一次牌加五万两。

很快,会场有人跟着举牌,价格从五十五万变到了六十万,继续向上升。

等升到七十万的时候,穆钱再次加价:八十万。

会场忽然静了下来。

“二十四号的客人出价八十万两,还有没有其他客人出价的?”台上的主家激动地喊道。

就在穆钱以为自己稳拿这一万石假盐的时候,之前那个总是拍写乱七八糟玩意儿的包间忽然也举牌了,同时传出的还有一道浑厚的男音:八十一万两。

穆钱微微蹙眉,神情有些不悦,他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下了数字,让李兴帮他继续喊价。但无论他喊多少,那个包间里始终比他多出一万两。

双方互相僵持,直到穆钱出价到一百万两以后,对方才终于歇了下来。

你来我往之间,穆钱逐渐猜到了对方了身份。虽说是盐荒,但是一万盐引叫到七十万已经是顶价了,想来对方的目的不仅仅是买盐这么简单。

他肯定就是之前一直同穆钱抬价购买假盐的人。

穆钱的表情很难看,右手也紧紧握成了拳头。他倒不是心疼钱,而是讨厌对方这种做法,好像是看穿了他对这批盐势在必得的念头,想让他大出血一把。

“一百万两一次。还有没有更高价啊?一百万两两次——没有人再出价了吗?一百万两三——”

“等一下!”

就在穆钱以为自己终于能得手的时候,包间内又传出那道声音。

一把白骨扇掀开了包间的隔帘,隔帘下走出了一位英气的公子,面带和煦微笑向众人宣布:“我出,一百万零一两。”

作者有话要说:勤俭持家的九皇子,绝不浪费一分一毫,抬价永远只抬最小单位。

内一石=60kg=120斤,所以万石=600吨,十万石=6000吨,八十万两=8万万=8亿元,折合下来就是13.33万一吨,133一公斤,66一斤。

当然架空的,不代表古代具体实际情况,大家意会一下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