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性刚毅,遇事不悔,每与始皇帝议政相左,辄争辩良久。太子闻之,谓扶苏曰:「守志固善,然君父之虑常在九霄之外,盖因身之境迥异尔。若效孤松傲雪而不知俯察渊谷,纵有千般赤诚,岂非令庙堂成角觝之场乎?吾弟素秉温良,宁忍陷亲于窘邪?此非君子之风也。」扶苏闻之,甚惭,乃自省。
太子复谏始皇曰:「麟儿能持异见,足见其不阿附龙颜,此诚可喜,陛下何怒为?」帝怫然曰:「彼之师者,岂以儒门宽仁之道教其悖逆欤?」
太子莞尔:「此正肖父之征也!昔陛下决云台之事,群臣曳裾而谏者,可曾动摇分毫?况江南之木,枝柔若垂绡;岱岳之松,干劲如铸铁——岂木之过耶?伏望宥幼弟狂狷,观其折节礼士,俨然仁者之风,宁不足慰乎?异日纵臣承社稷,亦需此等恤民为本之肱股。」
帝色稍霁,微责曰:「天下舍汝,孰敢若此言于朕乎!」遂召扶苏入宫,父子促膝竟夕,冰释前隙。
翻译:公子扶苏性格硬气倔强,坚持事情不知道后悔,每次与始皇政见相左就要争论好久。太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扶苏说:“你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是父亲经常不这么想,是因为你们的立场与经历不同,希望你能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然如此对抗下去,难道在朝堂上就好看吗?我的弟弟难道忍心让父亲难堪吗?这真不是儒雅君子做的事呀!”扶苏听到后,很是愧疚,于是开始反思自己。
又对始皇劝道:“您的儿子能与您有不同的想法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呀,这代表他并不依附于您,怎么能因为这个怪罪他呢?”
始皇有些生气,说:“他的老师就是这么教他的吗?儒家宽厚仁爱的思想是让他用来气我的吗?”
太子笑着说:“这便是儿子像父亲了,您在固执己见的时候也很少有人能劝住您呀!况且我听说生长在江南的树,枝条便柔嫩纤细,而扎根在高山的,树干就粗壮有劲,但这是树的问题吗?所以请您宽恕弟弟的冒犯吧,他性格温和,礼谦下士,这是仁者啊,难道不值得欣慰吗?就算我以后做了皇帝,也离不开这等关心民生,以民为本的君子呀!”
始皇心情好了点,不轻不重地斥责了他一句:“这天下除了你还有谁敢这么和朕说话啊!”于是召见扶苏,父子三人商议了许久,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正文越写越晦涩……所以翻译改得直白了很多,但我很喜欢写出高中语文答案的那种人机感,有种在做题的感觉,只不过题是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