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网 > 废墟里的家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浓情下午茶/文

(一)《1978,她与海》

咸涩的海风裹着柴油味灌进鼻腔时,苏念晴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三分钟前她刚在2023年的商务酒会上签完千万合同,此刻却跪在潮湿的沙滩上,粗布衣裳被浪花打得透湿。

"要死啊!潮水涨上来还发呆!"

清亮的女声炸响在耳畔,苏念晴被人拽着后领拖上礁石。转头对上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十七八岁的姑娘扎着两条油亮辫子,晒成小麦色的脸颊沾着沙粒。

"林、林小满?"苏念晴脱口而出。这张脸她太熟悉了——外婆珍藏的老照片里,那个总站在渔船边笑的姑娘。

辫子姑娘眉毛拧成结:"你认识我?"她弯腰捡起散落的蛏子,蓝布裤腿卷到膝盖,小腿肌肉线条像绷紧的弓弦,"赵家屯没你这号人。"

苏念晴低头看自己磨出血泡的手掌,指甲缝里嵌着海藻。1978年的阳光毒辣辣晒在背上,远处灰扑扑的渔船飘着褪色的红旗。她突然意识到,外婆常念叨的"小满阿姊",此刻正活生生站在面前。

"我..."话没说完,胃里突然翻江倒海。三天没进食的身体晃了晃,栽进带着鱼腥味的怀抱。

再醒来时屋顶糊着发黄的报纸,1977年的《人民日报》标题格外刺眼。土灶上的铁锅咕嘟作响,林小满正用木勺搅着番薯粥,蒸汽熏得她鼻尖发亮。

"醒了就起来吃饭。"少女头也不回,从陶罐里挖出勺褐色的酱,"海蟑螂熬的虾酱,补气血。"

苏念晴盯着房梁上挂的咸鱼干。现代记忆与眼前景象重叠——外婆说过,1978年大旱,渔村饿得连海蟑螂都刮干净熬酱。

"现在是几月?"

"六月廿三。"林小满把粥碗墩在炕桌上,"你打哪来的?"

苏念晴捧住粗瓷碗,热气模糊了视线。她记得外婆的日记:1978年夏,赵家屯饿死过外乡人。

"我...逃荒来的。"她撒了半个谎,"家里成分不好。"

铁勺碰在锅沿上当啷一响。林小满转身从门后摘下一串干海带,动作突然变得很轻:"明天赶小海,你能挖蛏子不?"

月光从窗棂漏进来,照见少女耳后一道细疤。苏念晴想起外婆说过,这是小满阿姊十四岁跟抢渔获的地痞打架留下的。

后半夜涨潮声里,苏念晴摸出藏在裤袋的瑞士军刀——这是她穿越时唯一的现代物品。刀面反射的月光惊醒了睡在门板上的林小满,两人在黑暗中对视,听见彼此交错的呼吸。

"我有法子让蛏子自己冒出来。"苏念晴压低声音,"但需要你配合。"

次日退潮时分,两个身影猫腰溜向滩涂。苏念晴按记忆中的方法,在沙地上撒盐制造高渗环境。当第一只蛏子破沙而出时,林小满的惊呼惊飞了海鸥。

"这啥妖术?"

"科学。"苏念晴抹了把汗,盐粒在掌心融化成晶亮的痕迹。七十年代的阳光晒得她后颈发烫,但胸腔里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潮水退去的滩涂上,她们很快捡满两竹篓。林小满掰开刚挖的牡蛎,乳白的汁水顺着她手腕流下:"张嘴。"

冰凉的海味在舌尖炸开,苏念晴被腥得皱眉,却看见少女笑得露出虎牙。远处生产队的钟声当当响起,惊起一片海鸟。

回村路上遇到收海货的赵有才。大队长的儿子斜倚在自行车上,目光黏在林小满汗湿的后背:"小满妹,今晚公社放电影..."

"没空。"林小满把竹篓换到另一侧肩膀,"我要晒蛤蜊干。"

赵有才的视线移到苏念晴身上:"这白皮嫩肉的是谁家..."

"我表姐。"林小满突然攥住苏念晴的手腕,指甲掐进她刚结痂的晒伤处,"成分不好来投亲的。"

等自行车铃铛声远去,苏念晴才发现两人交握的手掌里全是汗。林小满甩开她的手,耳尖却红了:"今晚把蛤蜊肉剔出来,明天供销社收购站开门。"

傍晚的炊烟里,苏念晴看着林小满麻利地杀鱼刮鳞。现代超市里处理好的海鲜突然变得无比遥远,她蹲下来学着小满的样子刮鱼鳃,腥血溅在的确良衬衫上。

"败家玩意!"林小满劈手夺过鱼,"这料子能换三斤粗盐!"她翻出件补丁摞补丁的土布褂子,"换上。"

煤油灯下补衣服时,苏念晴注意到小满拇指有圈老茧——外婆说过,这是织渔网勒出来的。线头突然打了结,少女凑过来咬断线头,温热的鼻息拂过她手背。

"你识字不?"林小满突然问,"队里缺记工分的。"

苏念晴望着墙上"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轻轻点头。月光漫过窗台上的蛤蜊壳,在泥地上画出一道银线,正好隔在她们中间。

天还没亮透,林小满就蹲在灶台前吹火绒。苏念晴裹着补丁被子数屋顶漏下的光斑——这是穿越的第七天,她已经学会用草木灰洗头,知道晒海带要避开农历十五的大潮。

"起来!"林小满突然掀开被子,冷风灌进来,苏念晴看见她腰间别着崭新的鱼篓,"今天去红礁湾。"

晨雾里的渔村像蒙着灰纱。路过晒场时,几个梳大辫子的姑娘冲她们指指点点。苏念晴听见"外乡人"、"吃白食"的碎语,林小满突然高声唱起《大海航行靠舵手》,破锣嗓子惊飞一树麻雀。

红礁湾的岩缝里藏着肥美的石蜐。苏念晴正琢磨怎么撬开坚硬的贝壳,林小满已经用柴刀背"咔咔"敲开五六只,乳白的贝肉颤巍巍躺在掌心。

"给。"少女指尖沾着海腥味,"红礁湾的蜐子最肥,供销社收购价高一毛二。"

贝肉滑进喉咙的刹那,苏念晴突然想起现代日料店的刺身拼盘。她摸出随身的小本子,画了张简易晾晒架草图:"小满,我们能做海鲜干货。"

林小满凑过来看,发梢扫过苏念晴脸颊。煤油灯下补过三次的衣领微微敞开,露出锁骨上一粒朱砂痣。苏念晴慌忙移开视线,却听见"嗤啦"一声——林小满撕下本子一页卷烟丝,火苗蹿起来映亮她得意的笑脸:"这纸挺经烧。"

"这是核算本!"苏念晴抢救回残页,现代财务总监的职业病发作,"要记账的!成本三毛五的蛤蜊晒成干能卖八毛..."

林小满突然扳过她的手腕。少女拇指按在表盘玻璃上,眼底跳动着野性的光:"你这手表,能换二十斤桐油。"

最终她们用瑞士军刀跟老木匠换了三只晾晒筐。回程时暴雨突至,林小满脱下蓑衣罩在晒筐上,自己淋得像个水鬼。苏念晴看着她湿透的蓝布衫紧贴腰线,忽然觉得1978年的雨比空调冷气更刺骨。

当晚林小满发起了高烧。苏念晴翻遍屋子只找到半瓶跌打酒,咬牙学记忆中外婆的手法给少女刮痧。林小满在昏迷中喊娘,汗湿的头发丝粘在苏念晴手腕上,像缠绕的渔网。

"别...别卖我..."少女突然抓住她衣角,指甲掐进她臂弯的嫩肉。苏念晴想起外婆的叹息——六零年饥荒,林小满的爹差点用她换一袋红薯。

暴雨敲打着窗棂,苏念晴把姜汤吹凉。林小满醒来看见桌上的晒筐,喉咙里滚出沙哑的笑:"傻子,桐油没抹够会裂的。"

她们头挨着头修补晒筐裂缝时,赵有才踹开了院门。他军装裤口袋里插着本《毛选》,目光却黏在苏念晴卷起的裤腿上:"公社要查盲流..."

林小满抄起鱼叉横在门前,晒黑的脖颈绷出青筋:"我表姐有暂住证!"苏念晴这才发现门框上真的钉着张泛黄的纸片,字迹歪扭得像蚯蚓爬。

等赵有才悻悻离开,林小满突然拽着苏念晴爬上阁楼。霉味扑鼻的黑暗里,少女从陶罐底摸出卷皱巴巴的票证:"布票三丈二,粮票十八斤半。"她呼吸喷在苏念晴耳畔,"够你做件正经衣裳。"

第一批海货晒好的那天,苏念晴在账本上画了颗五角星。林小满嚼着鱿鱼干凑过来看,突然伸手抹掉她鼻尖上的盐粒:"明天大集,你扮成我表姐。"

天没亮她们就挑着担子出发。林小满给苏念晴编了条土气的大辫子,又用锅灰描浓她的眉毛:"红、卫、兵查得严,你这身细皮嫩肉..."

集市上人头攒动,戴红袖章的人来回巡视。苏念晴正紧张地压着知青帽,忽然听见清脆的童声:"姨姨,这个怎么卖?"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他们的虾干。林小满刚要报价,苏念晴已经蹲下来:"小朋友,拿海螺壳来换可以打折哦。"——这是她在现代超市惯用的促销手段。

日头偏西时,她们的摊位前堆起五彩斑斓的贝壳。林小满数着皱巴巴的毛票,突然掐了把苏念晴的腰:"奸商!这些破贝壳..."

"是手工原料。"苏念晴从挎包掏出连夜串好的贝壳风铃,"明天卖给知青点,能翻三倍价。"

返程的林间小路上,林小满突然哼起渔家小调。晚霞把她的侧脸镀上金边,苏念晴发现她笑起来右脸有个酒窝。少女走着走着突然转身,温热的掌心贴上她额头:"你脸好红,不是中暑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