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网 > 种田之锦绣荣华 > 第61章 有意

第61章 有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族长说完,觉得喉咙干干的,不自觉咽了下口水。

见林易不说话,面上也没什么表情,不由窘迫起来。

族长这辈子没少对人点头哈腰,村里要办什么事,他对待里正和衙门的小吏弯腰不觉得有什么,只要能把事顺利办完,多行几次礼说几句好话又算得了什么。

但对林易不同。

这是同族的小辈,现在找他的目的还是为了从对方这里讨好处,这让他很是脸红。

“清远,我知道这太难为你。就当我没提过这事儿吧!”族长再也受不了,起身就想离开。

其实林易还没沉默几秒,只是这点空当放在心虚的族长眼里非常漫长。

林易连忙拦下他,说道:“族长您留步。我并非是拒绝。”

一听林易此言,族长站定,复又低下头嗫嚅道:“唉!都是农家日子不好过。我有心想让村里更好,却又没什么本事,只好来求你。你不必觉得是同村的就不好拒绝,此事我不会传扬出去。”

当官的都求名声。族长又怕林易觉得拒绝了他于林家名声有碍所以即便内心不愿意也不得不答应。

林易笑着摇头,将族长按回座位,给他添上新茶,说道:“我本就有意推行稻田养鱼法。”

族长眼中迸发希望,急切道:“果真?”

林易点头,说道:“去年的试验证明此法有可行之处,我原本打算今年扩大试验田,以观去年的成功是否偶然,再次确定后便会让林家湾甚至周围村子实行。我家田多,若失败也伤不了根基,可村人的田地关系一家人未来一年的收入口粮,马虎不得,因此想稳妥些。”

族长摸摸胡子,感动之余有点尴尬,这么看是他小人之心了。

“清远,我…”族长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虽然是拉下脸来的,心里未必没存着用同族之谊逼林易的想法。即便知道直接提出来会让林易难做,但他还是说了。

林易摆摆手,并不放在心上。

“如今大家有心想要尝试,我可以传授此法,也可统一采买鱼苗。但有些事需说在前面。”

“此法尚不成熟,我保证不会藏私,将知道的都说与大家,但若是有什么差池,请大家莫要怪到我家身上。”

族长忙不迭点头:“这是肯定的!安稳种地还会碰到天灾嘞,出了事绝不找你。”

林易并不接他的话,而是说道:“烦请族长到时候和村人说明,有意向的我会提前与之签订契约,写明此条。”

族长一愣,怎么还要签什么契约。

林易叹道:“并非我不相信村民,只是人心难测,请大家谅解吧!如今村里有许多识字的孩子,也不用担心我在契约上做手脚。若不存坏心,签了这契约又何妨?”

林易如今行事颇为小心,生怕一个没注意到的细节就酿成致命后果。

林家湾村民或许没有坏心眼,但谁家没几个亲戚?慢慢扩散出去总会有泼皮无赖,到时候找上门来又是一桩麻烦。

对付几个泼皮还好说,就怕有心人指责他家仗势欺人,事情再闹大到不可收场的局面。

推行稻田养鱼本是为他人着想,利民的好事,结果最后被倒打一耙,他又能上哪说理去。

农家人很少签契,族长只是不习惯这种方式,但林易说的对,若双方都心怀坦荡,这契约签了也无碍。

与族长说清楚,林易最后说道:“此事还要劳烦族长,与村民们说清楚,统计报名的人家。待插完稻秧,就该着手准备起来了。”

林家湾再次组织全体村民开大会,族长唾沫横飞说完,底下炸开了锅。

村民们很兴奋,对林家去年收完稻谷还能收获那么多鱼很是眼热,如今听说林家愿意带大家一起养鱼,霎时就激动起来了。

见村民们果然只关注养鱼的事像是丝毫没听见林易的条件和签契的事,族长无奈之下只好着重强调了一番。

村民一听这还有风险,立马就有一批人准备先观望一阵。家里那几亩田可是全家的命根子,人有事地都不能有。

有人问契约的事,族长又解释一通,把林易的意思掰开揉碎了说给大家听。

村民们签过契约的没有几个,也就知道家里有地契,大多数人没什么概念,听族长这么一解释也不觉得有什么。

反倒是在织缎坊做工的那些女人们有经验,知道这是对双方的约束。

他们又没存坏心,问心无愧,不怕签什么契约。

而且林易也说了,村里识字的人多了,也不用担心他会使坏。

那就签呗!

有族长顶在前面组织,林易可以少操许多心。

但同时教这么多人本就是一件琐碎的事,忙下来也并不轻松。

稻田养鱼非常重要的一环便是鱼苗。

去年买的仓促,今年提前准备,但在村里半数人家参与进来的情况下还是不够分。

林易觉得这并不是坏事。

一家先少分上一些,头一年看看效果。如果养得多了,大家没有经验很容易失败。

饭要一口口吃嘛!

得知一家也就能养上一两亩的鱼,村民也不失望,有点是点,他们不贪心。

正式开始往稻田里放鱼前后,林易将去年参与过稻田养鱼试验的仆役和长工都派到了村里,本来插秧后不那么忙碌的村子一片火热景象。

去年风调雨顺,只夏天雨水略多,影响还不是很大,可今年入夏以来雨水是一场接着一场,村里的河道都拓宽了许多。

大家都很担忧,雨如果一直这么下下去,今年的收成怕是不好了。

村民们没法,只能冒着雨给稻田排水,同时期望收麦子的时候老天能给几日好天气。

林易并不很忧心。前世的今年也是这种情况,但还没发展到洪涝的地步,粮食有所减产但尚在承受范围之内。

去年和明年都是丰收年,情况没到最糟糕的地步,百姓还能挺过去。

对普通百姓而言,与几年后的战乱相比,如今这点小灾小难都算是幸福的日子。

难得有几天好日头,村民们怕再下雨,估摸着差不多开始抢收麦子。

好不容易将麦子晾晒好归仓,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稻谷颗粒无收,他们也有了不被饿死的底气。

七月盛夏,雨水依旧不少,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气,闷闷的热,人们的心情也受到影响很难开怀。

一封从长安寄来的信送到林易的手里。

他一直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林大郎和王氏女偶然相遇,开始被对方纠缠。

信是跟着林大郎去长安的管事写的。林大郎也给家里写了信,却丝毫未提这件事,只说了近况来报平安。

管事信里提及王氏女的情况,这些都是林易知道的,他粗略扫过就去看后面的。

管事对林易能料到林大郎会被女郎家纠缠感到惊奇,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如林易所说把林大郎带离现场。

根据信里所说,现在没前世发展的快,王氏女只是制造了几场偶遇,还没来得及做其它的。

如今林大郎住在国子监,察觉到王氏女经常趁他外出时找他已经自觉减少外出次数。

王氏女进不去国子监,想法设法让同在国子监的表兄帮忙约他。

林大郎拒绝了几次,王氏女的表兄便明白林大郎无意,遂不再帮忙。

可没了这个表兄,她还能找到其他人传话,林大郎不胜其扰。

好在他没再和王氏女有所接触,场面尚算可控。

林易将信拿去给林智看,林智虽觉得王氏女行事不妥却也没多放在心上,打算给林大郎写信嘱托他坚守内心即可。

林易无奈摇头,大哥还是低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啊!

为了大侄子下半辈子的幸福,林易不再和林智多说,转去写信给京中的管事,让他必要时能有所应对。

他是不想出狠招的,毕竟关系到一个女子的名声,但事态再发展下去,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过了十几天,詹夫人那边给吴月皎写了封信。

詹夫人到梓州后与各家夫人结交,和戚夫人也有来有往却没多热络,关系维系在不平不淡间。

那天戚夫人破天荒给她下了帖子邀她去赏花,而且只邀请了她一人。

闲话半天后戚夫人切入正题。

原来是看中了林大郎,想招女婿了,托她探探林家的口风。

詹夫人一合计,这可是大喜事,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这不,就给吴月皎写信说了。

兜兜转转快一年时间,戚家最后还是没放弃林大郎这个女婿人选。

事关林大郎的婚事,四个长辈坐在一起商议。

“咱们不知道戚家小姐的脾性,詹夫人却是见过,信里对她赞赏有加。以咱两家的关系,她不会有虚言。”吴月皎拿着信说道。

戚阳德是詹肃的上官没错,但他们两家关系更加亲近,詹夫人不至于为了促成这场姻缘坑害他家。

“戚家是不错,但我们先前就说过,他家也看门第。我和清远不再做官的事还是要尽早告知,若是不成,就此作罢。”林智捻了捻手指说道。

吴月皎先前没想到这一茬,被林易这么一提醒心凉了半截。

“就算戚家能接受,我们也不能直接答应!”林易说道。

见三人看向他,林易解释道:“戚家看上的是大郎,事关终身大事,也要大郎同意才行。”

林易其实很着急,想赶紧促成这门亲事,好绝了王氏女的心思。

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林大郎的亲事上,他想再慎重些。

林智认同道:“是该和大郎说一声。这样吧,先给梓州那边回信,若戚家依旧有意,让大郎过年时回来一趟,与戚家小姐见上一面。”

吴月皎便依言给詹夫人回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