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宫宴骤变,风云暗涌
昭华宫前殿,秋风瑟瑟,寒意悄浸。原本欢腾的宫宴,因大长公主急症、皇帝震怒下令彻查,瞬间风云变色,化作一片肃杀。
李疏桐果敢施救,功不可没。皇帝当众厚赏,尽显皇恩浩荡:赐予李疏桐一套皇家御用文房四宝,笔精墨妙,纸润砚良,珍贵非常;一尊纯金打造的小巧九鲤戏莲摆件,工艺精湛,栩栩如生,饱含吉祥如意之美意,正适合孩童赏玩;另有内藏珍稀孤本医书的雕花檀木书匣,对传承医道的李家而言,堪称无价之宝。林若曦则获一支华丽的翡翠镶红宝石步摇,价值不菲,佩戴起来摇曳生姿,尽显尊贵,以此表达皇家对李家的深厚恩泽。
宫宴匆匆落幕,李家母女由内侍架马车送回李府,引得京城众人艳羡,私语纷纷。
“李三小姐乃医仙后人,小小年纪就能救大长公主,医术超凡!”
“皇上嘉奖,太后称赞,李家重振在即。”
"李家如此圣宠,上次还是圣上登基之时吧?"嘘,不可说!
“此前柳贵妃对李三小姐可不友善,如今李小姐大放异彩,柳贵妃怕是气闷。”
“竟然有人敢在宫宴上对大长公主下手,谁不知道皇上最是敬重这位长姐,皇上严令彻查,必有风波。”
一场围绕宫宴的风暴,悄然在京城上空汇聚。
第二节:帝令天察司,暗夜寻真相
乾清宫内,夜色深沉,烛火摇曳。皇帝凌景玄端坐御案后,神色冷峻如霜,指节轻叩桌面,“咚、咚” 声在寂静中回响,更添压抑。
“天察司听令,彻查此事!” 皇帝开口,声如沉雷,“任何蛛丝马迹,皆不可放过,务必水落石出!” 黑衣暗卫如鬼魅现身,单膝跪地领命,转瞬消失于暗夜,奔赴机密任务。
天察司迅速行动,先聚焦太医院,审查张太医为大长公主所开新补药,细究宫宴饮食,探寻药物相克可能。同时,宫内传来消息,林贵人宫中一小宫女离奇落井,死时紧攥一枚刻有宫廷花纹的男子戒指。调查深入,发现她与柳贵妃宫的看门太监交情颇深,然而,就在准备审讯时,太监却自尽,留下遗书,案情愈发扑朔迷离。
第三节:太医院现疑,药物相克显
晨曦初照太医院,医官们神色凝重齐聚。张太医面如死灰,“扑通” 跪地,冷汗湿透后背。
皇帝目光冰冷,逼视张太医:“三日前,你为大长公主所开之方,可有问题?”
张太医声音颤抖:“陛下,此乃微臣精心研制,专为调理大长公主体虚盗汗之症,可增强气血,绝无害人之意。”
皇帝皱眉追问:“与宫宴食物,可相克之处?”
长公主府主事太医刘太医急忙翻阅记录,颤声回禀:“陛下…… 确有相冲之物。”
原来,张太医所开药方含 “紫参”,需忌食蟹黄、柑橘,而大长公主餐盘中恰有柑橘蜜饯,二者相遇,极易引发喉头肿胀。
殿内瞬间凝重如铅,皇帝眯眼,寒芒一闪:“张太医可有告知大长公主此药方的忌口?又是谁准备的宫宴膳食,恰好与大长公主药方相冲?”
"臣将药方给大长公主时,曾告知来拿药方的小厮。"张太医战战兢兢开口。
"为何要给大长公主开此等相冲相克之药方?"皇帝怒极。
太医们吓得伏地,大气不敢出,唯有叩首请罪:"臣等死罪!"
太医院陷入死寂。皇帝冷哼:“一查到底,揪出幕后黑手!”
第四节:天察司追踪,谜团层层揭
天察司密室,气氛压抑神秘。黑衣暗卫跪地汇报:“陛下,昨日巳时,林贵人宫中小宫女锦绣离奇落井身亡,死后手中仍紧握一枚握戒指。”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戒指呈上。” 接过细看,戒指款式简洁,却刻有宫廷独有的隐秘花纹,是宫中常见用来赏赐宫人内侍的小物件。
“速速查清此女来历。” 皇帝下令。
锦绣本为孤儿,数年自卖己身入宫,是林贵人宫中扫洒小宫女,近日却频繁出入御膳房,似在宫宴前与某人接触。
此时,一小太监匆匆前往天察司举报:“锦绣有个相好的小太监,在昭华宫看门!
天察司内侍赶至昭华宫时,正遇上几个宫卫抬着一卷破席裹着一个人形往外走,看门太监已上吊自尽,留下一封遗书放在居所床上。
“奴婢与锦绣自小相识,多年乞讨生涯亦相濡以沫,后同日入宫,后宫难熬,锦绣对奴婢情深意重,我二人欲结为对食。今日宫中大索宫人,她惧清查,误以为会连累彼此,自尽身亡…… 此事与他人无关,奴婢也无颜独活,愿随她而去。”
这件事疑点重重,锦绣死后还紧握戒指,死状绝非自杀;锦绣之死并未大肆宣扬,林贵人所住清荷苑与昭华宫一东一西相距甚远,事发时间也不长,看门小太监从何得知锦绣死讯,还有时间写下遗书再自尽殉情?如此种种,全然不似巧合。
皇帝将遗书缓缓放下,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好个看门太监,一个孤儿还能有如此文采,当朕是傻子呢!这边刚彻查宫宴,他便自尽,这未免也死得‘太巧’了。”
“继续深入,朕要知道真相!” 皇帝声音坚定,誓要将宫廷谜案背后的阴谋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