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网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85章 反转

第85章 反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书房里依然亮着灯,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蒋铁青的脸。他的手指缓缓地沿着桌沿敲击,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戴笠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锐利而克制。他知道,委员长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愤怒和羞辱。

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他无法逮捕一个策划暗杀自己的史迪威,他甚至不能公开控诉,只能通过外交途径交涉,等待华盛顿的裁决。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危机,而是整个国家的耻辱。

“雨农,你是如何发现此事的,从头到尾告诉我,不要有一点遗漏。”委员长说。

戴笠垂下眼,缓缓说道:“几天前,属下曾去见过林安小姐,她即将随蒋夫人访美,所以属下按规程核查她的背景。她在谈话中提及——她认为史迪威何止是不合作,而是恨国民政府。”

他抬眼看着蒋,语气平稳地继续道:“起初,属下并未在意这句话,只当是她在印缅期间与史迪威打过交道,留下了负面印象。但后来,属下越想越觉不对,便让人再度深入调查,结果……发现了这份通话记录。”

蒋微微皱眉:“我听说过这个林安。她不是给《时代》写报道的吗?如何与史迪威有所牵连?”

“她原是第五军随军翻译,因顶撞史迪威被撤职,随后调往前线,才开始写报道。”戴笠解释,随即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文件,“这是她的档案。本拟向夫人报告她无可疑之处,故一并带来。”

他抽出两张纸,递至蒋案前:“这是她与史迪威争执时的报告,分别由杜聿明副总司令与罗卓英总司令提交。”

蒋闭目沉思片刻,缓缓睁开双眼,眸色深沉:“是她?”

他忆起此事。为此,史迪威甚至闹过辞职,最终由华盛顿派魏德迈来担任顾问,才算平息。

他翻阅起眼前的文件,视线落在几行字上——

“英国人在一天之内就失去了缅甸。但你们从不批评他们。相反,你们一有机会就猛烈抨击中国军队。为什么?就因为英国人是白人,而我们不是吗?”

“你们要求我们接受美军军官的指挥,可是,请告诉我——是谁在腊戍歼灭了五千日军?是谁阻止了你的部队被彻底包围和歼灭?是谁让你还能坐在这里说话?”

蒋合上文件,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击。

这番言论,在当时看来,过于激烈,甚至过于张扬。在外交场合,一个翻译竟敢当众顶撞美军将领——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不被允许的。

彼时,他得知此事时,只觉此人行事鲁莽、不识轻重,便未深究。

可如今再读这些话,心境已然不同。

“英国人在一天之内就失去了缅甸。但你们从不批评他们。”

——是的,史迪威从不批评英国人,哪怕英军仓皇溃败,丢掉整个缅甸,他也从不指责。可他对中国呢?他一直试图羞辱中国军队,争夺指挥权,甚至策划暗杀。

这哪里只是“对中国军队不满”?这根本就是一种仇恨,一种刻骨的敌意!

“相反,你们一有机会就猛烈抨击中国军队。为什么?就因为英国人是白人,而我们不是吗?”

——这句话,当时听起来是鲁莽的,可是现在,蒋却觉得比任何政治辞令都更加尖锐和真实。

史迪威从未真正把中国当作平等的盟友。他的态度,从骨子里就流露出一种白人的优越感,他想在中国战场上推行美国模式,他认为中国军队无能,他想直接接管指挥权,把国军变成美军的附庸。

林安当时的发言,虽然在外交层面“不得体”,但她却在第一时间洞穿了史迪威的真实心态。而且,她在那个会议上所做的,并不是简单地表达愤怒——她是在维护中国军队的尊严,维护国家的尊严。

他忽然想起一语——“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她并非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官职而说这些话,她完全可以在会议上沉默,可以不去触怒美军,甚至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表达意见。

可她没有。

因为她不在乎自己会不会得罪人,也不在乎自己会不会被撤职。

她唯一在乎的,是中国在这个战场上,是否仍然有尊严。

她比很多国民政府的官员、甚至比许多高级将领都更早、更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本质——中国不是一个真正被尊重的盟友。

窗外,嘉陵江的夜风翻卷着黑暗,吹拂着沉沉的夜色。而在这片夜色之下,蒋的目光幽深如海,心中那股沉痛与耻辱,并没有完全消散,但至少——他知道,在这个国家里,依然有人愿意为了它的尊严,而毫无畏惧地站出来。

那时候看起来的鲁莽,现在成了勇敢。

她做了他当时不能做、不便做的事,她的愤怒和他此刻的愤怒是一样的。

她不只是忠诚,而是天生站在他的立场上,甚至在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她已经在做他想做的事。这种程度的忠诚和勇敢,在他身边都不多见。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件,“她现在是什么职位?”

戴笠立刻答道:“她在前线因战功被恢复上尉军衔,前两日杜聿明司令提拔她为前线空中指挥官少校连长。”

蒋的目光重新落在桌上的文件上,手指缓缓地沿着封皮划过,沉思片刻,忽然淡淡地问道:“她的调职处分,是谁下的?”

戴笠答道:“当时是杜司令以‘影响中美关系’为由,将她从翻译岗位撤下。后来史迪威见到前线空中指挥战术有用,她也培训了二十多个学员,就恢复了她的军衔。”

蒋闻言,微微挑眉,目光闪过一丝冷意,语气淡淡的:“哦?史迪威恢复的?”

戴笠点头:“是,史迪威最终还是让她回到了军中。但当时她已转至前线,不再担任翻译,而是作为空地联络官参与指挥。”

蒋轻轻冷笑了一声,眼神锋锐:“反复无常。”

他缓缓道:“她被撤职,是杜聿明的决定,可她的军衔,却是史迪威给她恢复的……那杜聿明,是不是该补个态度?”

戴笠闻言,微微一顿,随即低声道:“杜司令前日已擢升她为少校。”

蒋思忖片刻,缓缓道:“少校已提,那就再进一级——升她为中校。”

戴笠这回着实愣了一下,抬眼看向蒋。他本以为委员长只是想让林安的军衔名正言顺,但没想到竟直接跳了两级。这在国军体系里,虽非绝无仅有,但也极其罕见,尤其是对一个并未统兵作战的军官而言。

他思索了一瞬,低声提醒道:“委员长,这晋升速度……是否会引起其他人议论?”

蒋的目光沉静如水,似乎早有定见,语调依旧不疾不徐:“现在,美方点名要见她,而她的军衔,居然还是史迪威恢复的。”他微微一哼,冷淡地道,“难道要让美国人以为,她的地位,是靠史迪威的赏识才得来的?”

戴笠听得心头微震,瞬间明白了委员长的深意。

蒋继续道:“美国人既然看中了她,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她是中国军队自己认可的,不是靠一个被撤换的美国将军来抬举的。”

他顿了顿,目光深沉:“再说,她是个福星。若非她提及,史迪威的阴谋恐怕还要晚些发现,思之令人后怕。”

他缓缓道:“此事不必多议。”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淡然道:“拟嘉奖令。”

“林安中校,刚毅果敢,不畏强权,于战场指挥空地协同,功勋卓著;于外交风波,直言卫国,捍军尊严。是以嘉奖,以励军心。”

戴笠垂眸,沉声道:“是。”

林安接到嘉奖令,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又读了两遍,隐约觉得与今日见诸报端的“史迪威回国述职,魏德迈接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有关——难道,当日顶撞史迪威,还成了一件功劳了?

她的思绪回到了那一天。那个沉闷的会议室里,史迪威的目光冰冷,空气仿佛凝滞,每个人的表情都微妙地变了颜色。她知道自己的话刺耳,也知道自己不该说,可她还是说了——如果当时选择沉默,她怕自己会活活憋死。

只是随心任性的她,一时又有些感慨。她还是那个她,可世事却忽然翻转,对与错、荣与辱,竟如此轻易地互换了位置。

昨日的鲁莽,成了今日的勇敢;昨日的“破坏规矩”,成了今日的维护尊严。谁又能说得清。

受奖也好,受过也罢,她还是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