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7月2日,八莫—腊戍—南坎战线
杜聿明站在八莫的指挥部里,沉默地盯着地图,眉头紧锁。他已经在滇缅战场上鏖战了数月,可如今,这张战场地图上的局势,比任何时候都让他感到无力。
日本人已经投入了近卫师团、第48师团两支整补满编的部队,合流正在猛攻腊戍和南坎,试图围歼新38师,而第18师团和56师团正在围攻新22师,并试图突破八莫的防线,将第五军彻底歼灭在缅北的丛林里。还有第33和55两个师团,即将展开。
这一切,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
局势已经明了:中国军队已经无力阻止日军的推进,唯一的选择,只有撤退。
但问题是,怎么撤?
撤退,不是国军的特长。以往的撤退战,最好的结局是丢下重武器、组织溃散后逃回国内,最坏的结局是全军覆没。现在,杜聿明手上的兵力仍然可观——第五军直属部队尚在,装甲团、重炮营依旧可用,第200师、96师仍驻扎在密□□,第66军位于南坎以东,而第11集团军正在全速南下接应新38师。
但这些兵力,不可能反击了。他能做的,是尽可能组织有序撤退,避免整支军队的瓦解。
这将是他最严峻的考验。
南坎的防线岌岌可危,第66军驻守在这里,但他们的位置非常危险——如果日军选择从腊戍突破,而不是直接围攻八莫,那么南坎将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一旦南坎失守,整条滇缅公路的侧翼就彻底暴露,连密□□都无法保全。
第66军的张轸已经连续发出三封电报,向杜聿明紧急求援,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增援,他们很可能会被日军吞噬在丛林之中。
但杜聿明根本无力救援。
他只能让第66军死守南坎,尽可能拖住日军,争取时间。
孙立人的新38师,在腊戍已经被死死咬住。日军的进攻如潮水般涌来,而孙立人的撤退路线正在被日军步步封锁。
—————————————————————
在八莫,傅宗良的团已经被围困超过十个小时,他的部队几乎是拼着最后一口气在战斗。
廖耀湘已经尽最大努力向杜聿明申请支援,但杜聿明能调动的,只有第五军直属部队的三个团、一个装甲团、一个重炮营,而这些部队本来就是八莫防线的最后屏障。如果投入援救傅宗良,就意味着八莫可能提前崩溃。
杜聿明的命令下得很快:“告诉傅宗良——再顶六个小时!”
但所有人都知道,傅宗良的部队,恐怕连两个小时都撑不住了。
此时此刻,林安的处境更加危险。
她还被困在日军的炮火范围之内,日军的一个小分队已经摸到了她所在的丛林,她必须想办法逃脱,否则她不仅会丢掉自己的性命,整个空地协同体系也会崩溃。
无线电里传来摩根的声音:“Ice,赶紧撤!日军已经发现你了!”
但林安没有撤退的路线。她的身后,是被日军切割开的密林,前方,是新22师的残存部队。如果她选择撤退,很可能被日军狙击手发现,直接被射杀。
她唯一能做的,是找到一处合适的掩体,尽可能撑住,直到飞虎队能够提供掩护。
“摩根,能给我争取点时间吗?”她的声音里透着紧张,但依旧冷静。
无线电沉默了一秒,然后摩根咬牙道:“Ice,咬住了,等着。”
这场战役,胜负已分。
日军拥有更强的兵力、更快的机动能力、更强的后勤支援,他们已经在缅甸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
中国军队只能选择撤退,但如何撤退,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存有生力量,才是杜聿明最大的挑战。
孙立人的新38师,能否保持组织性,不会被日军在撤退途中击溃?傅宗良的残部,能否撑住最后的防线,不让八莫提前崩溃?第11集团军的驰援,能否顶住日军的合围,不让整支部队被吞噬?
胜负已分,但这场战役的走向,仍未完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