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家这一辈儿的孩子其实不少,但在老爷子面前长大的只有四个。
楚清乐出生那年,楚思危和楚容川两个哥哥已经记事了,初能看出些品格。
但祖父似乎是都不太满意的。
他们爹娘那一辈没有争气的,但祖父年事渐高,往后这偌大的楚家必定是得有人接班撑起来的。
所以在楚阁老说等孙儿辈出生后想挑几个到膝下来养着时,家里的长辈们心思一下就活络起来。
楚思危和楚容川出生的时候不差多少,两边儿都着急,孩子刚生下来,娘亲都未必记清楚样子,就被塞到了楚阁老那里。
楚阁老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却也没戳穿,到底是对他们寄予厚望的,连名字都是他亲自取的。
一个思危,居安思危。
一个容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楚家是名门望族,传承几百年了,虽然起起落落,但到底没有完全没落下去。
到了楚阁老这一辈儿,楚阁老更是拼了半条命,把楚家送上了巅峰。
风头过盛,可哪里就舍得把好不容易扛起的门楣压下去?
所以下一个接手楚家的家主必定得是个有手段、有心计的人。
听起来简单,几十年的工夫,难道还愁培养不出合适的人选吗?
但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就是每个人天生骨子里自带的,没有就是没有,再怎么培养也就那样。
楚思危过于胆怯,楚容川又容易心软,都不是什么大毛病,偏偏楚阁老是将他二人当继承人培养的,这原本不大的毛病,在此时就成了致命的缺陷。
因此,楚阁老看着二人时常叹息。
总是想不明白,这点天赋到底在谁身上,他们两个都没有,那又在谁身上呢?
直到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楚阁老在花园里遇见楚清乐。
楚清乐被母亲好一顿骂。
楚阁老离得老远听了会儿,大概是一个在府里有点儿关系的小厮犯了点儿小错,被楚清乐撞了个正着。
这小厮似乎是谁的远房亲戚,又说是家里母亲生病,没有银钱看病,才犯糊涂,不知道是拿了府里的药材还是银钱。
楚清乐不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过去,叫人把小厮逐了出去,但却给了银子叫他拿给母亲看病。
楚清乐自己觉得没做错,但她母亲却觉得她惹火上身。
本来不关也没什么大事,她却非要算的这么清楚。
楚清乐一脸茫然:“赏罚分明,女儿何错之有?”
母亲语塞,说不出话来。
楚阁老就是这时候走上前去的,他没去管一脸惊慌的儿媳,只是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大孙女。
清乐,作为他第一个孙女,这个名字也是他取得。
他觉得,女孩子不用有太大指望,清乐无忧即可,可现在看来……
他眼睛也不眨,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楚清乐,好半晌才轻叹一声,手轻轻摸上楚清乐的脑袋,道:“竟然是我们清乐吗?”
恍惚间,他想起了自己多年前那个带着满腔不甘倔强,却被自己亲人亲手结束了性命的妹妹。
打那天起,楚阁老放在身边亲自养着的又多了一个楚清乐。
等楚予薇出生时,又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那时候楚家正值鼎盛时期,却也愈发惹眼,皇帝已经开始忌惮了,出手打压楚家。
楚阁老心力交瘁,心境也发生了变化,回顾起多年前自己入朝为官的初心,又正好赶上这个小孙女出生,便大手一挥,写下“予微”两字。
予天下苍生微末之力。
这才是楚予薇原本的名字。
是在一旁看妹妹的楚清乐见了这个名字,趁众人不注意,为这个名字添了几笔。
等楚阁老回过神来,楚清乐又因为这事挨了骂。
他没有责怪,把楚清乐拉到跟前来,耐心问她:“祖父给妹妹取的这个名字不好吗?”
楚清乐摇头又点头,道:“好,但太大了些。一家里总要有个享福的,我跟哥哥们顶着,叫妹妹享福吧。”
楚阁老一愣,神色复杂地看着楚清乐。
楚清乐早慧,其实比楚思危和楚容川更甚。
楚阁老喜欢她的聪慧,但也一直犹豫,对比别家小姐,也不过是让楚清乐多读几本书罢了。
但那一天,楚阁老想开了。
像楚清乐这样的女娃娃,注定不一般,不能被别人困着,她得有更广的见识,然后再去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那一年开始,楚清乐跟着楚家的商队周游四方,看遍人间大好河山。
府中人人都说她好福气,得祖父疼爱,见识广阔,把年少时期的福气享尽了。
将来还能得一门好亲事,是个一辈子一丁点儿苦都受不了的。
可楚清乐真的长了见识之后,她却有些不甘心了。
难道她年少时期所享受的一切,不可以享受一辈子吗?
难道她以后也要被关在宅院,只做一些无趣的事吗?
楚清乐不知道祖父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她自己心里明白,她心野了。
跟着商队周游四方事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赚银子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她很喜欢,至少她现在找不到任何一件比这个还让她喜欢的事情。
她真的想做一辈子。
于是十岁那一年,她和祖父说,想要一件自己的铺子。
祖父出资帮她开始,以后祖父帮她的,她都会赚到自己还回去。
楚阁老没说什么“女孩子家莫要碰商道”或者“不用还”之类的。
他将这个作为生辰礼,送给楚清乐作为礼物。
自此,楚家又出了一个女老板、女财神。
在她十五岁那一年,大燕谁人不知楚家大小姐楚清乐有多厉害?
那赚钱的本事,人人看着都眼馋。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感叹,怎么就是个女儿家?楚家要是再得一位这样的公子,必然有大造化。
楚清乐听过不少次,但每次只是冷笑一声,懒得理会。
真出了这样一位公子,他们恐怕也不满意。
毕竟士农工商,若是楚家的公子做了商贾,那外界的人恐怕又会嘲笑,楚家清流世家,辈辈都是读书人,怎么出了这个丢脸的家伙?
所以楚清乐很早就明白了,人的日子都是给自己过的,谁对自己不满意,也要看个远近亲疏。
若是生人,叫他们说去,左右自己也掉不了一块肉。
若是亲近的人,就用实际行动打烂对方的脸,他们若只能仰仗自己的鼻息过活,哪还有脸在旁指指点点?
叫对方臊得再也开不了口说话,一切清净。
她没有昭月那样执拗的追求,也不像叶曦那样视线放的太高。
楚清乐自认自己一直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做事,就一定也得做聪明事。
只要有利益,且不太损人,那她都可以做。
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她越有本事,别人就越不敢为难她。
楚家要有人撑起来,她可以是那个人。
她从来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但其实对楚家感情最深的人是她。
楚清乐不像两个哥哥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也没有太多退路,她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她自己挣来的。
所以她更会察言观色,从被祖父接到膝下那天起,她的目标就是成为楚家的接班人,撑起楚家的门楣。
年幼时因为把一个小厮逐出府的事不止楚阁老记得,楚清乐自己也记得。
那时候她就觉得奇怪,她做错什么了吗?
如果真的是她做错了,那为什么府里的规矩上写的和她做的一样,和母亲说的不一样。
很多年之后,楚清乐不需要别人解释,她自己就明白了。
可能楚家本该在未来百年衰败下去,因为府里下一辈该接手楚家的人,都是像她母亲这样的人。
人都想着自己,这种行为可以理解,却会害了楚家。
当然,如果那个时候母亲强硬地把楚清乐引向自己所走的那条道路,她可能也就妥协了。
但命中注定,那天她该遇到祖父,该走上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大哥哥追求中庸之道,不敢争抢。二哥哥是个心软的人,他适合在官场上,用自己一片慈善之心忧国忧民、普度众生。
妹妹生来就该是享福的。
治理内宅这种事,是她楚清乐擅长的。
楚清乐不如大哥哥聪明绝顶,也没有二哥哥在官场上的本事。
可她会赚钱,会管铺子,会治理下人,比他们都杀伐果断,这就够了。
楚清乐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盖过他们全部的光辉,只要自己有比他们更亮眼的地方,更适合成为家主,那就够了。
楚家还有千秋万代,楚清乐能撑起这楚氏门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