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网 > 唐王传(女尊) > 第542章 孽情旧梦缘断瑜瑾门,三改竹书重启权柄心。(一)

第542章 孽情旧梦缘断瑜瑾门,三改竹书重启权柄心。(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十五回:孽情旧梦缘断瑜瑾门,三改竹书重启权柄心。

曰:

幼年失怙,命生帝腹蓼莪蹉跎。

才倾累身,星台宝占自难相摩。

(一)

帝陵有两座,一座在京中,另一座在东北的龙城,那是百里氏族的发源地,先帝在那儿修筑了一座她的祠堂。

京中帝陵山的另一面,常年无人叨扰,有一处天星台,只有司天监的人回去那里观测星象,记录在案。

观测星象是国之大事,九州是农耕文明,所以占算的节气用以农桑是国家重器。天象之中暗查朝代更替,所以历朝历代都不许坊间的人私自学习,更不许拿来议论。

早在龙城时,承天皇帝就喜欢这些中原文明,建国时期更是大肆重金挖掘这样的人才。来即赐大姓,赏官赏地赏人。

谕旨下了之后,唐王在朝中活得像九千岁一般。擒王平叛之功,不比寻常,那是代表着皇帝对她长期的信任。何况,她手握重兵之事已经不是秘密。她为显王所作的《战神赋》语句精妙气吞山河,在宁国上下乃至周边国家流传。

《战神赋》表面上歌颂的是显王的神武,或者展示唐王的文采。实则内里是告诉大家,唐王能将显王的身手、帷幄描述得这样精彩,是因为她也一样,她能看懂,能堪破。

这篇文章,也是国之重器。在借儒生之间的口舌相传,告诉全世界,显王与孝王之后,宁国又有重器现身。

南丘国本来只有盛琳女官来访,这篇文章一出,南丘国的人就争破了头想挤到宁国来亲眼见一见唐王。各个边境之处,花了银子走了蜿蜒蛇路来京都,想观唐王封王礼的更是史上最多。莫说女子,竟然男子、儒家夫子都不在少数。

南丘国好些读腐了书的男书生们,翻山越岭前来,就为了一睹九千岁的样貌,倾尽所有想求一夕之幸。

“见,为什么不见?要他们在本地置产,凭钤印契书才能在银河街的酒席上见到本王。百万两资产起见。”

这件事也是惊醒了宁国内有着不安心思的人。皇上喜欢藏牌,没有人知道宁国各地的军队数量几何,京中到底潜藏着多少人手。

而什么没有充足的武将,也是百里玄度故意说出来迷惑叶家的。

从中京虚空而无人入手,她便知道其实叶家有虚报军队人数之嫌。中原人信奉天人感应,从去年冬开始,一直连绵到立夏,再到如今,雪灾、冰雹就没断过。唐王极力进谏,一定要在雪灾为结束时,尽快收地。之前被邺王之事牵绊住,不能随时动身。现在正是时候,她有主意,能够师出有名。

这些日子风头过盛,几位藩属国的女人都不肯走,拉着唐王东喝西宿。宫宴时,栗王司掌宴饮的歌舞与餐食,她虽然平时不爱跟人打交道,却悄么声地特意加了一碗百合粥,她知道唐王如今肺经失调。唐王看了便知道那是给她准备的。

几个藩属国的女人好奇地看着百合粥,聒噪地问着栗王那是什么东西,栗王看也不看她们,随口说了句,“大蒜。”

“大蒜粥?这么好喝?”

“嗯。”

宴饮上有鸿胪寺的诸位官员,几个藩属国归顺,有鸿胪寺不少的功劳。听鸿胪寺卿华厩说,当年她们几个官员,远赴西狭国谈判、游说,路远山高不说,饮食也不调。西狭国从前的皇帝孤傲自诩,在南丘国与宁国之间挑拨离间、左右摇摆,连宴饮都不供给。她们在驿馆里吃自己带的贴饼子,立誓要让西狭国知道颜色,要让她们都俯首称臣。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