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十七年,十月的最后一天。
千良回想着今日晚间,季云栖与她和顾煦两人说的一番话,有些难以入眠。
“最近民间出了件怪事,不少人家中的幼童都离奇消失了,今日早朝后风士的情报网才传来消息,只能等明日早朝再禀明圣上了。”
“而且,这次的事情似乎不简单,我的情报网至今没有查到任何蛛丝马迹。”
说着,季云栖的语气里带了几分担忧。
风士主管民间之史,民间人、事多杂,所以风士会培养自己的情报网,用以查探民间大事。
千良是见识过风士情报网的厉害之处的,让他们都束手无策,可见犯案手法之高明,也足见背后之人的心思缜密。
又想起季云栖担忧的模样,千良也在心中感叹,风士一脉当真是忧民之忧。
胡思乱想间,千良最终还是成功入睡了。
……………………………………
第二日早朝,季云栖将民间幼童失踪的事情禀明了良景帝。
在听到季云栖说明风士情报网至今无所获后,良景帝心中惊讶。
不知是何人作案,竟连风士都搜寻无果,难道朝中重臣有人参与其中?
随后,良景帝思虑片刻。
“监刑司司书言时,朕命你全力彻查此案,失踪幼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个月内,朕要听到案犯伏法的消息!”
“臣言时,遵旨。”
监刑司的言时,已过不惑之年,是个风光霁月的君子,在朝中是中立派,又不惧权贵,由他查案,再合适不过了。
……………………………………
时值秋末,大良国境内却频发幼童离奇失踪之事,真可谓是多事之秋。
言时当上监刑司司书全凭自己,早在他还在青郡做郡守时,言郡守断案如神、体恤民间疾苦的名头就已经很响亮了。
言时知道,对于失踪幼童来说,时间就是一切,因此言时领旨后,片刻不敢耽误,带着手下的人就到了第一个失踪幼童的家中。
最先失踪的孩子,是都城北街张铁匠之子阿福。
北街,张铁匠家。
自从阿福失踪后,张铁匠夫妻二人已经无心打理铁匠铺,院子里看上去竟有了几分破败之感。
言时心中感叹世事无常,也为这夫妻二人感到难过。
但难过归难过,案子还是要查。
“张铁匠,本官问你,阿福失踪时可有何异样?”
“回大人,没有什么异样,阿福这孩子贪玩,与左领右舍的孩子玩耍到兴头上时,常常晚归。”
“阿福失踪那日,铺子里生意很好,午饭时,我和茉娘没看到阿福回来,以为他又在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便没在意。”
“直到天黑,阿福还不回家,我和茉娘才觉得心慌,出去找了一宿也不见阿福,于是去报了官。”
张铁匠说这番话时,看上去很平静,只有那只紧攥的拳头表明了他的痛心。
与张铁匠的故作平静相比,茉娘神情恍惚,一看就知道孩子丢失这件事让她深受打击。
“你可寻常与阿福在一起的孩子询问过?”
“回大人,问过,他们都说阿福午饭时就离开了……大人,小人求大人救救我家阿福,小人给您当牛做马……”
终于,这个问题打破了张铁匠伪装的平静,当提到阿福午饭离开却未回家时,张铁匠和茉娘的悔恨之情到了极点。
说着,两人就朝着言时跪了下来。
言时身边的侍卫扶起了两人,看着眼前的夫妻俩,言时沉声到:
“二位放心,本官一定会找到阿福。”
离开张铁匠家,言时一行人又走访了其余几户丢失孩子的人家。
父母、街坊的证词都一样,所有的孩子皆是在玩耍之际莫名消失。
除此之外,言时还发现,丢失幼童的父亲皆是匠人,这似乎是除年龄外,这些孩子们最大的相同之处。
离开北街时,言时发觉整条街上叫卖声依旧,却没了孩子的身影,想来是这幼童失踪案让北街人心惶惶,才会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生怕自家孩子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想到这里,言时更是誓要查明真相,救回失踪孩童。